close

*雖然「念想」的本身是中性的,但是一般人的起心動念都是立基於「求生、求存、求再生」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起心動念中都含有「我見」,因此經上才說「起心動念無非是罪」,而禪宗以「無念為宗」的「無念」是特指於諸境上心不染著,並不是沒有「念想」。(安平造句)2021/12/26

 

*執取之前必然是有「我見」的生起,但一般行者常將「想」當成「我見」,所以就會以為有起心動念就是罪,因此不自覺的將修証導向「無想」,但「想」只是中性的功能是「我見」生起的媒介而已,重點是要有執取的對象才是「我見」,而執取的對象必然是離不開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所以是要對五蘊有執取的念想才是「我見」。(安平造句)2021/12/22

 

*雖然五蘊的運作是不可切割的,但其實在色、識、觸、想、行的運作過程中是有間隔的,只是速度很快令人以為是同時顯現,若覺知力夠就能覺察到色、識、觸、想、行的運作不但有先後次第,而且各有其緣生的因與緣並沒有能主宰的主體。(安平造句)2021/12/19

 

*如果沒有「老病死」純大苦聚的逼迫人需要修行嗎?但老病死又是必然的現象,所以所謂的修行也只是在學習如何「活著」面對老病死所引生的「苦」,一旦沒有苦那老病死又有何可懼呢?(安平造句)2021/12/17

 

*法住法位,一切現象都有其各自的因緣,花開花落不同的因緣就有不同的展現,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切的現象就是其本來的面目,能有這樣的認知就能遍一切處所沒有苦樂受的情緒。且「法」是世尊發現而不是世尊發明的,因為本來就是這樣了,這就意味著只要方法正確人人也都能發現,因為「法亅本來就在那裡了。(安平造句)2021/12/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