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人生的道路上對願付出的人而言常碰到的難題,就是缺少能努力付出的對象,所以會有空虛及孤寂感,因為人的本質就是群居的動物,這也是單身或失婚乃至退休者需要找事情來填充度日的原因,為的就是在証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現代話語就是刷存在感、賦予生命的意義,但這個問題是解脱者才有辦法徹底消除的難題,一般行者只要瞭解就好!(智眼如是說)2023/9/12

 

*其實不論是原始佛法的正定、捨覺支乃至禪宗的但莫污染、平常心或只管打坐都隱含著修行只是苦的止息而已,此外的各種功用與現象都是止息貪瞋後各自因緣的輾轉與展現。換言之,若行者尚在涅槃的功用上探尋時就表示自己的見地仍不夠徹底,也就是「我見」猶存,這也是如何以三法印中「涅槃寂靜」印自我檢視的要領。(智眼如是說)2023/9/9

 

*修行是要經過沉浸、實踐、吸收、消化、再修正、再實踐,並非一直在聞、思就會進步,所以每隔一段時日就不要「修行」,自然的過生活,然後再檢視自己身口意的行為反應與之前又有多少的差別?再檢討找出問題改進,否則修了一輩子的行除了增長見聞外也還是原地踏步。(智眼如是說)2023/9/5

 

*以百年的生命如何瞭解宇宙無量時空的奧祕?世間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存在,但都與你的苦無關,因苦的集起是自己所引生的,所以只要依佛法解決自己的苦就好,剩下的法界自有安排,這真正才是皈依三寶的行者。(智眼如是說)2023/9/1

 

*多年前曾有精通多種語言、翻譯的友人告知其實金剛經的梵文版並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梵文原句,此句是鳩摩羅什大師在翻譯時神來的一筆。然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千年以來雖被奉為圭臬但一般行者在實修上卻難以依之修持,而是「應生其心而無所住」才會是有實效的修持。此事說難不難,說不難還真難,20幾年前我就會了,可是經過20幾年我才做得到。哈!(智眼如是說)2023/8/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