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任何「現象」其本身都是中性的不苦不樂,苦樂都是緣自自己添加的見解,合意則樂,不合意則苦,所以要無苦其實很單純,就是於「現象」上不要添加己見即可。因此禪門的心法之一就是不於境上生心,不於念上生念的「就這樣」。(智眼如是說)2023/8/25

 

*世尊的緣起論是身心現象變異軌則的描述,而緣起性空則是現象本質哲理化的論証,二者是同一事項不同角度的說明,但一般人是無法單憑一切如夢幻泡影理性上的認知就能超越情感上的執取,所以要實質的滅苦還是要回到現象緣起的過程上一再反覆的觀察思惟才有辦突破情執的束縛,這是有心修証的行者需要留意的。(智眼如是說)2023/8/21

 

*成熟的特徵之一,就是逐漸學會從宏觀的角度看事情,而不只是從單一角度來評量,懂得放下也懂得承擔。(智眼如是說)2023/8/17

 

*眾所週知一般修行可分為聞、思、修三階段,但卻並不清楚每個階段要進階皆有其不為人知的困境與關卡需要突破,例如由聞到思是要歷經各種法義的抉擇,而思惟各種法義具足前後統一「正見觀念」的貫通就更難了,至於要真正的驗証及落實「正見」的實修其難度更非是聞思成熟的行者所能預期的,所以「妙高峯上人煙稀少,妙高峯下橫屍遍野」是歷來不曾身歷其境而放空言的行者難以想像的。(智眼如是說)2023/8/13

 

*修覺知力的要領分二個階段,一是先修觀呼吸的專注,二是修隨順所緣的覺知力。但修隨所緣的覺知力又分二個階段,先修主動選擇所緣的覺知力,接著才能成就被動隨順所緣的覺知力。沒有隨時都能專注的能力,就無法成就隨順所緣的覺知力。又,沒有先具足主動選擇所緣的覺知力,在被動覺知所緣時就會變成習慣性反應的散亂而不自覺。(智眼如是說)2023/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