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是念佛人必備的基本德行

有願生心的念佛人,在念佛的行持中就會漸漸看到自己的貪瞋,雖然不用對治,但此時要生起無量慚愧的懺悔心,貪瞋才會在願生的佛號中逐漸消渳於無形,若以看到貪瞋而自喜那就將步入歧途了。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亅,一般而言,人對自己都是當局者很難跳脫成為旁觀者,但一旦有願生必生的信仰、有阿彌陀佛可皈依時,人就能夠成為旁觀者而看清自己的貪瞋。(安平念佛隨筆)2021/11/21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往生的實質內涵是始於離苦得樂,終於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安平念佛隨筆)2021/10/14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求皆苦」,但一般人的念佛難免都是帶有各種期待與欲求,所以念佛時要將一切欲求、期待皆轉化為當下願生極樂之心而且願生必生,如此就能因捨離而化解期待與欲求所引生的苦,現世即得安樂。(安平念佛隨筆)2021/7/12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開法眼、法眼淨、見道、開悟、証悟與証果、解脱之間的差異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修行要成就一定要「現觀」,因唯有「現觀」才能結合正見形成斷除煩惱的正智,否則「正見」永遠只是觀念而已,歷緣對境仍是會不由自主的生起貪瞋而引生煩惱,而要「現觀」就必須具足隨順所緣的覺知力。(安平造句)2021/5/29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修行就是要斷除「慣性的執取」,而所謂「慣性」就是直覺的反應,但「慣性」的本身卻是「中性」不會有苦,苦是由「執取」引生的,所以修行除了要斷除執取的邪見外,一樣要將無執取的正見形成慣性反應才會成功。(安平造句)2021/5/18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有生的因緣,死也有死的因緣,在火山溶岩尚未燒到的前一秒小草仍是繼續在吸收著養份,但下一秒就燃燒迨盡,修行人本就該在時時可死、步步求生中仍是一種平懷。(安平造句)2021/5/7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要有德行才能承受福報,德行不足既有的福報也將快速的消逝。(安平造句)2021/4/24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法中有一種佈施叫做無畏施, 一般都是詮釋為是使人沒有害怕、恐懼之意,但其實它還有一層意涵是指自己有現觀、現証的能力所以宣說法義時能無所畏懼的佈施。所以縱然所說的是正法,但當自己仍有微細的心虛時就應該戒慎警惕自己因尚未能現觀、現証而不足以無畏施。(安平造句)2021/3/31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