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觀五蘊、五受蘊?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的止和觀是一體的,雖然可分別修持,但那只是因初學時為抑制五蓋而偏修專注的止,一旦能降伏五蓋之後就要止觀並行才能逐步深化觀察到五蘊的運作過程與五受蘊集起與還滅的現象,這才是現觀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次第與修法。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是有意願且很努力的去改變自己都很難了,遑論僅以「說理」就想希求他人也能改變呢?佛法是對有苦、知苦且真的願意滅苦的人宣說才會有實質的效益,而且也唯有先改變自己對他人才有真正的示範作用。(安平造句)2019/10/31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是對「緣起」、「無我」、「性空」、「唯識」或「佛性」‥‥乃至「念佛往生」等等教理哲學的通達或自圓其說都能因滿足「想蘊」的需求而得樂,但能否依之化解來自日常生活因貪瞋所緣生的煩惱才是修行的關鍵,若煩惱不能化解、苦的輪迴不能止息,那通達教理或自圓其說相對於「修行」的意義又何在呢?(安平造句)2019/10/24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若真要滅苦,一定要在事實的現象上有具體的體驗,如果一再的以名相詮釋名相,那就會一直停留在邏輯與抽象概念上的滿足,不但無法止息「苦」一再的生起更會障礙自己實質上的修証,所以古德才會有「依他聖解、塞自悟門」的警語。(安平造句)2019/10/7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念佛消業與佛化家庭的問題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人應如何面對貪瞋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了吧,再想他又有什麼用?還不是煩惱多一重,還不是有始無終。」(夜空歌詞),但「想」是自己能控制的嗎?其實人能改變、應該改變的是「想」的內容而不是藉由專注所缘抑止「想」,事實上觸集則想集,任何「念想」都是有因有緣才會生起,並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只是六入觸集生想的轉換速度很快讓人誤以為是「我在想」、「我能想」而已。(安平造句)2019/9/26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人不論是經由修証之道或信仰式佛法而滅苦,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都是修行成就後必然的結果,而無論是貪瞋止息、體証無生、涅槃寂静或往生極樂都只是皈依不可思議法界其中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安平造句)2019/9/12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總是在混亂中開始,雖然經歴了各種期望、理想、努力、改變與挫折之後,最终乃是在混亂中結束,而結束之後呢?乃是一片混亂。一切都還是在混亂中不了了之,人生有什麼好堅持與執著的呢?(安平造句)2019/8/19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