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略談佛法「消除業障」實質上的意涵

 

不知是因翻譯或文字用法、誤解的因素,不知何時開始「業障」的觀念早已成為一般信佛修行不論是在家、出家或多或少都會有的一個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並且早已認定過去所造的「業」會障礙現在的自己,所以很理所當然的要去「消除業障」。因為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只要是現在的自己不論事業、家庭婚姻乃至身心健康或修道上不能順遂都是過去的「業」在障礙,就會想盡辦法透過拜佛、懺愧、發願乃至行善、佈施、供養、祈福、法會、拜山、修苦行‥‥等等各式各樣來「消除業障」,目的都是為了要「消除業障」尤其是「過去所造的業障」。

 

但對什麼是「業障」?什麼是「業力」?「業」究竟指是什麼?為何「業」會成為障礙形成一種力量呢?為何「業報」會不失?又,已過去的「業」真的會障礙現在的你嗎?已過去的「業」又究竟是如何障礙現在的你呢?為何非要去消除不可?現在的你又真的能穿越時空去消除過去的「業」嗎?究竟所謂的「消除業障」具體而言是指什麼?「業」又是如何障礙?如何消除呢?在以上這些問題尚未釐清前就忙著去「消業」豈不是似是而非盲修瞎練的一種非因計因、非果計果的戒禁取嗎?

 

再者,「業報」或「業力輪迴」本是印度婆羅門教既有的觀念,世尊是依「緣起法」有所承繼,但也依「緣起法」而有不同於印度婆羅門教的解讀與詮釋而且世尊的「因、緣、果報論」也是不同於一般世俗的「因果論」。就如同世尊是承認印度既有的輪迴觀,但卻是以緣起法的「無我或非我」來詮釋,並不認同當時有主體或有我(永存的魂)的輪迴。又,世尊當世時僅是依緣起法則提示「業力或業報不失」的原理,至於「業力」的體性是什麼?又是如何保持不失並未進一步的深論探討,然而在世尊滅後部派佛教對此議題就有各自不同的詮釋解讀與推論,如善業、惡業、無記業、表業、無表業、又有業體實有、業無自體之分‥‥乃至異熟果報等等,但也莫衷一是(法友可自行上網查閱)。這也是部派分裂的主因之一,而到了大乘佛法的唯識學更是以「種子及薰習」的論述取得有關「業力」詮釋的主流地位影響十分深遠。

 

換言之,這樣的詮釋是符合宗派學說與一般大眾的認知但是否符合世尊的本意呢?是值得學佛修行者深入探討的,因為這是攸關修行能否成就的關鍵見解,若行者對「業障」的意涵没有得到正確的認知與釐清,那修行的目標與方法必然會產生偏差,再怎麼努力用功也都難以成就。因此,安平就不揣淺陋,依世尊所開示的緣起法則來說明「業力或業報不失」的原理及如何「消除業障亅的關鍵要領。

 

但要正確的瞭解世尊對「業力或業報不失」的見解就必須先掌握瞭解世尊所開示佛法「依此故彼」緣起論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麽?一般行者也都能明白「緣起論」是在說明一切事物變化的現象是依著「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規則與關連不停的進行著,也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而呈現的現象没絶對單一的「存在」。但這僅是理論上的認知而已,實際上要體認「緣起法」的意涵並不容易就如世尊所說是甚深、極甚深的,要全面性的掌握是有其相對的難度,但也只有掌握「緣起法」才能正確的瞭解世尊所詮釋「業力或業報不失」的原理。

 

那麽「緣起法」的甚深意涵又是什麼?當然「緣起法」最基本的法則就是「依此故彼」,但「緣起法」有幾項特質意涵必須深入的觀察、思惟、判别才能正確的掌握,不偏離世尊的本懷。因只要是「緣起」就一定是現象論而非本體論,而且只要是「緣起」就必然是只有現象而無主體,而且只要是緣起的現象就必然是當下進行式的呈現,所以「緣起的現象」一定是「現見法」,也沒有任何能離開當下緣起現象的「存在」。再者,「緣起的現象」是不論如來出不出世都是「法爾如是」。

 

事實上「緣起法」不僅是在說明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更是在揭示「無常現象」變易的軌則,是在說明「無常變易」並非是能憑空突變或機率性雜亂的變易而是依循著「依此故彼」的軌則不停的變化著,而且各種事物的緣起又是層層堆疊無窮無盡的相互輾轉影響的。「緣起的現象」既是没有起點也無終點的法則,是「因、緣、果」是不斷的輾轉相互影響的現象,所以既非是「常」亦非是「斷」,據說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而在各種無窮無盡事物的緣起法中世尊特重視「苦」的緣起,也就是佛法「緣起論」的核心思想是在探究人們身心中的「苦」是如何緣起與還滅,並非是在說明宇宙萬事萬物的緣起。再者,苦的緣起與還滅都是當下能現見的,換言之當下能如實知見「苦的緣起」當下就能消除苦因及苦緣了而斷除苦果,没有苦果又何來「業障」之說呢?所以若能掌握瞭解上述的世尊開示佛法「緣起法則」的意涵,再來談「業力或業報不失」的原理就不會偏離世尊的本懷了。

 

那麼什麼是佛法所說不同於印度婆羅門教的「業」、「業報」、「業力」呢?「業」的本意就是造作,也就是行為反應。就佛法而言,「業」是特指有意志的行為,因為有有意志的行為才能引生善惡苦樂的「效應」,而「業報」是指因有意志行為所引生的效應也稱為「果報」。而「業力」則是指因過去有意志的行為而形成的一種慣性行為反應的動力。所以「因、緣、業報」是指當下有意志的行為反應與各種因緣條件結合所引生一連串相續不停輾轉影響的效應,而且是當下即報同時又與其他因緣輾轉不停的相互、相續影響的現象。

 

換言之,現在有意志造作的「業行」是當下就在緣起的現象,是當下的因與緣結合立即形成果報又不停的輾轉影響。同樣過去所造的「業行」也是當下即報而且輾轉影響,但,又因為過去有意志的「業行」會形成現在慣性的行為反應模式的動力,這種令人不自覺慣性行為的反應模式就成為所謂的「業力」。所以佛法所說的「業力」是指當下慣性的行為反應模式的推動力所產生的影響而非是指某種形而上「能操控」的力量。

 

再者,無論是「業」、「業報」或「業力」都只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因緣果報」的緣起現象而已,其本質也只是中性的行為反應與效應而已,其本身並不會成為障礙。但之所以會成業果的障礙也就是所謂的「業障」,除非因計因、非果計果的禁戒取見外,主要的原因是在有意志的業行中不自覺的加入「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的我見才會形成所謂的「業障」引生煩惱。換言之,佛法所謂的「業障」是指因「欲令如是、不如是」的業行形成慣性執取的行為反應模式,再加上與「無常的現象」不符,在不合己意時引生煩惱,就誤認為是過去的「業」在障礙現在的自己。

 

事實上過去的業行就已是過去了並不會成為障礙,真正會障礙自己引生煩惱業障的是過去業行記憶經驗的法塵引生現在慣性執取反應的想、思、行才是形成「業障」問題的核心。再者,過去錯誤的業行就已過去了,人是無法穿越時空去修正消除的,縱然有過去業行記憶經驗的法塵生起,但若沒有現在慣性執取行為反應的配合就不會因過去的法塵而產生所謂的「業障」。

 

換句話說「業障」,就是指過去業行的法塵加上當下慣性執取的行為反應才會引生煩惱的障礙。若當下没有慣性執取的行為反應配合就不會引生煩惱,法塵就只是法塵而已,並不會如何又何來「業障」之說呢?但要留意的是過去有意志無明的業行卻會讓人在不自覺中形成慣性執取反應的推動力就是所謂的「業力」,而在當下過去法塵生起時就會引生慣性執取的行為反應,也就是無明業力的行為反應,此時就會緣生現在的煩惱而成為所謂的「業障」。

 

 

 

因此,真正有效的「消業」則是指要改變當下有意志執取的慣性行為反應,而不是去消除過去的法塵。因為過去的法塵不論善惡都只是中性的法塵而已,其本身是不苦也不樂,是自己當下對樂的法塵執取,對苦的法塵厭惡才會引生煩惱。而所謂「消除業障」的實質就是當下沒有執取的慣性反應就不會因過去的法塵引生當下的苦惱、障礙了。至於經上所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指的仍是慣性執取反應的業力若沒止息,縱然經百千劫只要遇緣當下仍是會再有同樣執取的反應,那當下就會引生煩惱的果報必須自行承受,並不是指過去的業果現在遇緣才顯現。換句話說「業的種子與薰習說」的推論是符合眾生的一般性的認知,但並不完全符合世尊「緣起法則」的現象,否則殺人魔鴦掘摩羅如何能現世証阿羅漢解脫苦的束縛呢?

 

再者,「定業不可轉」是指要真正的止息執取的慣性行為並不容易,但只要努力實踐已知的法要,當下就能扭轉或降低執取的慣性行為反應當然也就能改變因果業報的影響力了,所以才能「重報輕受」。

 

若能掌握上述緣起法則的甚深意涵就能瞭解「業力或業報不失」的原理,「業」就是當下有意志的造作行為緣生當下即報因緣合和的效應,即是「業報」,而且是各種緣起效應不停的輾轉影響。但當下有意志的造作行為雖然當下就過去了,卻會使無明的凡夫在不自覺中形成慣性執取行為反應的推動力,即稱之為「業力」,而「業力」不止息縱經百千劫遇緣就會一再有執取的行為反應模式緣生煩惱就成為「業障」。所以真正佛法的「消除業障」的意涵是指能止息當下有意志執取的慣性行為反應(業障)不因過去的法塵而有引生煩惱的效應(業報),而不是去消除過去的「業」。有心修証解脫的行者若無法掌握上述「業力或業報不失」的原理,那修行的目標與方法就會產生偏差,再怎麽努力也很難有成就,當戒慎恐懼。

 

至於修四念住、七覺支、八正道乃至参禪、念佛、拜佛、懺悔、發願‥‥等等都是為止息當下慣性執取行為反應的動力所奉行的宗派行持。因為一旦没有慣性執取的行為反應就不會引生苦,没苦又何來「業障」、「輪迴」的問題呢?至於有關宇宙萬物的各種緣起現象是屬於科學的領域而不是佛法探討的對象,因為世尊所開示的佛法只為探究苦的緣起與還滅。

 

另需補充說明的是,要掌握理解緣起法中業報不失的理趣並不容易,否則那麼多道心強、禪定深九十六種印度的外道為何都没有人能像世尊一樣的証悟解脫呢?所以世尊的「因緣果報論」常被詮釋為一般世俗「因果論」,也由於一般世俗的「因果論」容易理解被人們接受,因此經論上常以故事性的因果論為導引大眾趣入佛法的善巧方便,但也常因此誤導人們修証的目標而形成宗教信仰消災祈福的儀軌。以上說明,提供法友參考。安平2022/9/26

 

另,附上一篇安平回覆法友念佛提問的文章以供參考。

 

念佛可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有法友問:念佛可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個人認為念佛應該是可以消除罪業的,重報輕受,但是是否真的能消除這麼多的罪業?另,因緣果報“緣”對“果”應該有影響力才是吧!如果“定業不可轉”那“修行”就變成無法改善因緣業報了?!重罪必定重報了?改過者無法被贖罪?這真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啊!想了解老師對業報有什麼看法?

 

我的回覆是:就我所體驗瞭解的佛法而言,「業」是指有意志的行為,「業報」是指因意志行為所引生的效應(果報),「業力」則是指有意志但身不由己的慣性反應。所以「因緣果報」是指當下身不由己慣性反應的意志行為與各種因緣條件結合所引生一連串相續不停輾轉影響的效應。

 

也就是說,「業報」是當下有意志的行為所引生的效應,是當下即報,而且是與其他因緣輾轉不停的相續影響的結果(姑且稱之) 。所以「消業」是指改變有意志的慣性反應,在佛法的修証上是特指止息執取的慣性反應,那麼由執取的「業力」所引生的苦報就會止息。

 

所以,「念佛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是指因「願生念佛」而止息對娑婆世界執取的慣性,那當然就能止息無量劫以來的生死輪迴的推動力。而「定業不可轉」是指要真正的止息執取的慣性並不容易,但只要努力實踐已知的法要當下就能改變因果業報的影響力,所以「重報輕受」。以上說明,提供參考!安平2018/5/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