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嘸想麥按怎

 

「無論是快樂或痛苦生起時,它會成長、轉變、然後消失、沒有例外!你什麼都不必做!」這是三年前所寫的安平造句。當時就有法友質疑:這樣的說法是便宜行事,有簡化修行之嫌。我當時的回應是:做做看,就知道是否便宜行事、簡化修行?這些年來也陸續有同修法友對此造句表示看法或疑問,我的回應都是一樣,很少解釋。

原因之一是此造句雖是「苦樂生住異滅現象」的敘述,但卻是要行者自行去觀察覺知,另一個原因是它所含攝的修証原理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明表達的,同時要實踐此心法也不是如行者所預期的容易!不過,近日重讀,覺得仍應略做說明以分享修証的心得。

首先要說明的是,一般的修行者都借由聞思來瞭解苦的根源是來自「渴愛」,而近代佛學對「渴愛」的詮釋是「盲目的意志與衝動」,也有學者認為「渴愛」就是俱生的生存慾和活動慾。且不論詮釋為何,「渴愛」在實際上就是會促使人們無法自已的生起「欲令如是、不如是」的貪瞋,其特點就是讓人在歷緣對境時因「盲目的意志與衝動」引生身不由己莫名的貪瞋。「什麼都不做」就是止息盲目的意志與衝動最直接的方法!

其二是當快樂或痛苦生起時,就已中了第一箭,「什麼都不做」就是不受二箭最佳的方式。雖然在苦樂生起時也可透過禪定或正思維控制平息情緒,但那畢竟都是事後的補救,因為那時不論是禪定或正思維所對治的所緣已轉為意根對法塵所生意識觸的「想」,而不是當下的觸受!

再者,生命現象本是單純五蘊的運轉,是中性無苦的。苦是在觸受時透過想蘊加上「我」及「我所」的執取而引生的,就是產生能取及所取二元對立而生苦,那麼只要在想時不加入「我見」即能無苦!但是要如何才能不加入「我見」呢?這是修証的關鍵,並不是知道不要加入「我見」就能不加入!行者不但要能瞭解掌握「我見」的實質內涵是對五蘊或其一的執取,而且要知道在實際受集時如何因應?「什麼都不做」就是在實際運作時化解對五蘊執取的方式,也是如何在想中不加入「我」及「我所」的要領。

「什麼都不做」從字面的意義來看似乎是無所事事,也不精進的態度。也會被誤解為「放空」或「懈怠」。其實「什麼都不做」的意涵就是「嘸想麥按怎」(台語) ,是針對苦樂的情緒而言,指的是既不排斥苦受也不追逐樂受,只是靜靜的看著!實際去實踐,就會體會到它是非常簡捷有效的修行方式,不過要確實的掌握實踐卻不是那麼容易。原因如前述人性潛藏著盲目的意志與衝動,當要實踐「什麼都不做」的法要時對人性而言,自然會感到不安,總是會認為要做點什麼才是「修行」,所以古德就有警告:「起心欲精進,是妄非精進;心若不起妄,精進無有涯」。

值得留意的是,一般修學原始佛法的行者在正觀五受蘊的集滅味患離之後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與苦集滅道相應的「正定」。而「正定」在日常生活具體的展現就是因具足正見而使心念寂靜而已,在大乘禪法即是以「歇即菩提」來呈現,密教則以「一切不著而修觀,不求覺受及相應,雖云修觀實無修,亦不懈怠無所事,明念時時常相續 」來表達。其實「心念寂靜」、「歇」或「明念相續」講的都是同一件事,也就是既不排斥苦受也不追逐樂受,只是什麼都不做,靜靜的看著的而已!

在實際的修持上,「什麼都不做」一樣是有深淺的次第,從作意的克制壓抑,到寂寂惺惺(寂靜覺知)輕鬆清醒,再到無作意的止息盲目的衝動,漸次深化。其中深化增上的關鍵仍是正觀五受蘊的集滅味患離的智慧,也就是與苦集滅道相應的覺照,是立基於「一切法無常」的修法。只是在實修上一開始就採由什麼都不做的相似正定()下手,這也是原始佛法與大乘禪法不同之處,當然這是藉由原始佛法的成果,由果地往前回修的法門,它的善巧處是在已有「答案」再回頭確定並落實「答案」的內涵!

這種「嘸想麥按怎」的修法有二項特點,其一是以輕鬆、寬坦、無整、自然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苦樂。其二是具有明覺的智慧觀照根境識和合而生的觸受,透視苦樂生起還滅的過程及因緣。實修的行者若能掌握「什麼都不做、嘸想麥按怎」的心要,在對治「盲目的意志與衝動」時就能「少輸為贏」,將「渴愛」的禍害降至最低。同時也能靜靜的看著自己在喜怒哀樂時的過程與變化,定慧自然就在其中增長,久了,就能體得佛法的奧祕。以上,提供参考。 安平2015/11/14

 

另附三則(安平造句)提供參考

 

*其實真正「知道就好」的修持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首先要「知道」就要具足正見與覺知力否則是不可能「知道」的。接著要「就好」就更難了,没有離欲的意志就不可能「就好」,而沒有「知道就好」漸次深入的修持就不可能有正精進、喜、猗息乃至成就正定與捨。(安平造句)2020/9/21

 

*「知道就好」的修持是有層次性的,雖然每個階段的「知道就好」都能降伏煩惱並止息苦的延續,但從覺知已生粗糙的貪瞋到微細的起心動念再到已經不用再想的「存在感」,不斷的深化「知道就好」的層次就是修道的實質內容。(安平造句)2020/1/5

 

*「知道就好」、「嘸想麥按怎(台語)」的修行法要看似平凡簡單,但要真的做到是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人們總是要做些有意義、有價值,自認是真理、是對的事才會感到心安,也因此雖然說是在為滅苦而修行卻是不斷的在製造苦生起的因緣,所以就很難真正的安心。(安平造句)2018/11/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