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略談無生法忍與不生不滅

 

法友來函談論有關「無生法忍與不生不滅」的議題,並以原始佛法的角度來詮釋也有獨到之處。對此,安平也有些觀點提供法友参考。

 

首先要確認的是佛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依此故彼的「緣起論」而且依「緣起論」的法則建立佛法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慧學,由此再開展出原始佛法滅苦的解脱道及後來大乘佛法的佛菩薩道。

 

而「無生法忍」與「不生不滅」皆是由大乘佛法所提出的名詞,有關「無生法忍」有很多詮釋,但主要的意涵是指「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不動心。」,也就是體認「緣起現象」的諸法其體性是「無生無滅」的並安住於其中不動心以完成佛菩薩道的修持,這是大乘佛法對「緣起現象」背後「實相」上的說明及修法之一。

 

至於「不生不滅」則是指出「緣起現象」只是事物表象的展現,在實質上並沒有任何「實體」的存在或滅除,所以是不生也不滅。兩者的著重點略有不同,前者著重在安住無生無滅的理體而不動心(無執取),後者是說明沒有實存的事或物在生滅,所以不用執取。

 

再者,原始佛法的「緣起論」原本只是很單純對苦之所以緣生及還滅現象的論說,由此體証「苦、空、無常、無我」解脱苦的束缚,但後來的大乘佛法為解決眾生對「常、樂、我、浄」的需求所以對「緣起現象」做了更進一步的探討與推論,因而得出「緣起現象」背後的各種「實相」說。換句話說雖然兩者都是對「緣起現象」的再詮釋再說明,但目的是藉由對「緣起現象」的根本體性去體悟及突顯佛菩薩道修持的殊勝且與解脱道不同之處,其中當然也含攝著當時代文化的背景及宗派路線、理論與修持之爭。

 

但不論大乘佛法如何宣揚或標榜其理論及佛菩薩道的殊勝,人類在實際的修証上所能做到的極至仍只是因「不執取」乃至「無執取」而「無苦」而已,這就又回歸到原始佛法修証的本質與目標了,只是因詮釋的導向與趣入的方法、次第不同所以能含攝的眾生較廣根器也不同。

 

這就例如玩同一張尋寶圖,可以由入口處逐一摸索歷盡各種關卡最後找到寶藏,但也能由寳藏處回溯到入口處。前者就如同原始佛法苦集滅道的修証,而後者則如同大乘佛法的修持是先有「無生」及「不生不滅」的答案再設法安住。再者,不論尋寳遊戲或實際的修証後者都是較快捷省力,但後者之所以能快捷省力皆是立基於前者的努力及成果,也就是若不是擷取原始佛法的成果何來大乘佛法的修証呢?

 

修証原始佛法最终的結論就是「正定」,而其實質的意涵就是指行者能安住於一切法無常的認知中而沒有非緣生的欲求,所以不會有任何執取的動力,因而也止息了輪迴再生的現象。而大乘佛法的「無生法忍」或「不生不滅」則是認為一切因緣所生的事物都只是表面的現象,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實存」的事物可以生或滅,所以不用執取也無法執取,而一切輪迴或涅槃的現象也都只是「無生的遊戲」而已。

 

但原始佛法的「緣起論」只是依「無常現象」所提岀說明其變化的法則而已,並沒有說明為何會如此的因,因此也不能完全滿足凡夫對「常樂我淨」的需求。而「無生」或「不生不滅」皆表達了「永恆」與「存在」的意涵因而成立了累动修學佛菩薩道的論述,所以當大乘佛法依「緣起論」再推出「無生」與「不生不滅」的論述與修証時就取代了原始佛法現世修証滅苦的「緣起論」而成為當代佛法乃至信仰的主流。

 

由上述的說明就約略可瞭解原始佛法「緣起論」與大乘佛法「無生法忍、不生不滅」是如何的連結與不同,也能明白原始佛法與大乘佛法又是如何的緊密關連又糾纏不清了。雖然兩者在立論與修持上常是對立的,但要留意的是在實際的修証上大乘佛法不但擷取原始佛法的精華,更開展出能方便攝受眾生不同根器的修法,所以在修証上原始佛法與大乘佛法雖然路線不同但卻是有互補的功用。

 

又,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法友能謹守原始佛法修証之道是值得讚嘆的。不過在忠於原始佛法的修証之餘對大乘佛法修証的深廣仍應保持戒慎的敬意,對自己的道業是會有增上的因緣。祝法友道業增上。以上見解,提供法友参考。安平2021/7/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