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學佛法的目的是在止息苦的輪迴,而非為見佛菩薩或與神鬼打交道

 

老師,阿彌陀佛,早安。老師,末學以前見過淨土宗系之相關佛經,好像三十七道品在阿彌陀佛淨土學校也是要必修的課程吧?

 

再者,學生還有個疑問,若在地球證入初果的聖者,發不可思議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學校繼續進修以行菩薩道,老師,依您看法阿彌陀佛會不會十分欣喜,而該初果聖者能隨意往生西方淨土學院容易成功?上面兩個問題禮請老師能指點,可許則許,萬分感恩。

 

法友吉祥,要回覆法友把修証之道學校化的譬喻就必須回到修學佛法最原始的目的才能釐清說明。

 

首先要確認修學一切佛法最原始的動機與目的是為消除老病死純大苦聚,而重點是只要能息滅慣性執取的動力,苦的輪迴就會止息。所以不論是實修的修証之道或信仰式的淨土法門其目的都是在當生就要止息執取的慣性,如此才能真正的「滅苦」,而且一旦無苦,輪迴或涅槃就沒有實質的意義了。

 

而修証之道止息慣性執取的動力是透過現觀四聖諦掌握苦集起的因緣,証無我破無明令苦永不生起。而信仰式淨土法門是依信仰阿彌陀佛必然的救度生起願生極樂之心而捨離娑婆的執取現世滅苦。二者的目的雖然相同但途徑卻是完全不同的法門,是不應混同的,就如陸路是坐車或騎馬,而海路是乘船雖然都可以到達相同的目的地,但坐車或乘船的途徑卻不可任意混同,否則是錯亂的。

 

至於法友將滅苦之道的途徑學校化的譬喻,雖然也是有以經文為據的推論,但總歸仍是以人類教學的立場去推測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對此,安平是無能力論斷。再者,經文的本意究竟為何?例如指方立相等問題更非是凡夫的我所能評論,也就是有關阿彌陀佛如何的救度及往生極樂世界後的種種皆非安平有能力置喙的。

 

安平僅能依「實際現象」做說明提供法友参考,那就是有真實願生心的念佛人一旦捨離對娑婆的執取,現世就能得心解脱,而雜阿含第1經上就說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也就是說心解脱的行者一旦擺脫貪瞋的干擾,是能進一步現觀五蘊、五受蘊破無明自知自覺自作証的。

 

而現觀四聖諦的初果當然也能依阿彌陀佛必然救度的信仰而生願生心,因為現觀四聖諦的初果也只是知苦、知苦集、知苦滅、修滅苦之道而已。也就是修証是修証,而信仰歸信仰,兩者是不相衝突的。

 

但已現証初果的行者對如何修道、如何滅苦是清楚明白的,所以必然會依法而修,因為人的慣性仍是掌握實際為先,所以對已知如何修道的初果或對已止息慣性執取的行者而言,往不往生極樂世界已不是重點了,而之所以皈依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只是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的展現而已,這與前述所說法門不應混同是指修學的內容與方法不可混雜是不同的層次。

 

如此就能釐清且說明法友所提的二個問題都是不必要的推論與猜想,其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任何純正的佛法都必然是現見、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因為任何苦、樂的現象都是「當下進行式」。

 

另,有法友留言:「修專注的禪定在忘失所緣時,很微細且深沉的念想與影像就會顕現什至也能問答對話,但這都是自心所現而已」,請問老師,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呢?謝謝您的分享。

 

對此,安平要一再提醒的是:修學佛法的目的是在止息苦的輪迴,而非為與神鬼打交道。因此,佛法打坐禪修的目的只是為使行者具足隨順所緣的覺知力,以便有能力對「實際苦的現象」做現量的觀察與思惟,進而完全暸解並掌握苦集起的因緣,這樣才能達到滅苦的目的。而非為見佛或見菩薩、神鬼乃至為求種種特異的覺受,原因是見佛或見菩薩、神鬼乃至求得種種特異的覺受都與「滅苦」無關,只會增添迷惑與慢心而已。以上說明,提供法友参考。安平2021/4/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