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執取和無執取的差別

 

法友:請教「不執取」和「無執取」有何不同?「觸而不受」、修正身口意行為符合「無常的現象」、隨順因緣是「無執取」嗎?感恩您!

 

安平:在實修上「不執取」和「無執取」確是有不同之處,最直白的的差别就是「不執取」是對「無常故苦」」有理性思維而作意的抉擇;「無執取」則對「無常現象」有深澈的瞭解與接受所以已沒有任何執取不執取的意念。

 

若以五蘊的運作來分,「不執取」是透過觸受而有想、思、行的抉擇不讓五受蘊生起。而「無執取」則是單屬於「行蘊」的反應,就如同喝不喝水乃是作意的抉擇,而呼吸則是無需作意的需要,也就是已不用再想、思的自然反射作用。若以修証果位來分,三果(含三果)以前的行者其所以之無苦乃是如理作意的不執取,唯阿羅漢是「明」的無執取。

 

在經上則是多以調伏欲貪、斷欲貪、超越欲貪來表達其修証次第,其中調伏欲貪就是以正思惟來達到「不執取」,而斷欲貪則是已具備正念、正智在覺察欲貪的當下就斷除了,兩者都是透過覺知的念想來達到「不執取」的結果,所以斷欲貪也就相等於「心解脫」。至於超越欲貪的實質意涵就是「無執取」,也就是行者已没有任何執取或不執取的意念了,相等於「破無明慧解脫」之意。

 

所以「觸而不受」修正身口意行為符合「無常的現象」隨順因緣也是分二階段,初階的「觸而不受」乃是屬於如理作意的「不執取」,而真正「無執取」的「觸而不受」則已是隨順因緣的「觸而無受」了,也就是所謂「因緣生則生,因緣滅則滅,生滅之中,心無起滅」之意。

 

另,無常現象並不是隨機任意變化的,而是依「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因緣生滅的法則來轉變,因此佛法就是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來表達「無常」實質的意涵,所以隨順因緣就是符合無常變化現象的意思。再者,無常偈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中的「寂滅」就是無執取超越欲貪的另一種表達。以上簡覆,提供法友參考。安平2020/10/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