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在發現或面對「苦的事實現象」有時會令人難堪,有時則令人振奮欣喜,其中的關鍵全在當事者「發心」的純正與否!有人懺悔精進,有人迴避排斥也都是自己的選擇與他人或法門皆無關。(安平造句)2019/12/25

 

*「覺知」就是觸受時的念想,而大腦依「自我價值觀」選擇性的反應模式已是由「想」熟練深化為「行」的「思」,也就是一種不需再「想」的意志。其反應的速度更快就如運動時的反射模式,所以更難被一般的「念想」當下覺知。因此,要斷除慣性的執取就必須依次第修練身、受、心、法四念住不斷的提升觸受時的覺知力,否則修行就會一直停留在事後的補救,也就是貪瞋生起後才來降伏貪瞋。(安平造句)2019/12/20

 

*人生真是一處未到一處未明,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在因緣匯集時也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當戒慎恐懼。

人性的貪瞋是多麼複雜隱晦且多變,追求名利只是顯而易見的貪瞋而已,真正隱晦難知的是人們能從積極的追求掌控到消極自我放逐或剛强或柔弱或自憐無所不用其極,目的只為滿足己意但卻又不知己意究竟為何?所以就只能無止盡的輪迴受苦了。(安平造句)2019/12/17

 

*南北傳佛法雖然在法義的詮釋與修持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實際上卻同樣都是可以達到滅苦的目的,所以才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不過,是目的地「羅馬」相同,而不是說各路線可以相通,此路仍是此路,彼路仍是彼路。所以同樣是達成滅苦目的,但各宗派法門彼此間的論述與修持是不可混同的,否則是會錯亂。(安平造句)2019/12/16

 

*若真要實修就不要急著修行,而是應先思惟自己修行的目的究竟是什麽?若為滅苦,就更應該釐清「苦」是否能在現世滅除?還是要死後才能消除?接著要聞思確認自己所依皈的法門能否幫助自己現世滅苦,然後才是確實的奉行實修,否則就只是個拿香跟拜虔誠的宗派信徒而已。(安平造句)2019/12/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