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萬修萬人去的易行道與萬人念佛僅一二人往生的矛盾如何統合?

 

法友來函表示:有浄宗的法師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大概一、二人。卻又有法友留言:法師自己明知10000人只有1~2人能夠往生西方極樂。卻一直講念佛是易行道,萬修萬人去。為什麼要如此呢?請教老師,念佛人到底要相信什麼說法才是正確的呢?我們念佛人究竟要以誰的教導為依歸呢?敬請破疑解惑。感恩您!

 

由於法友所提有關淨土法門的疑惑,從表面上看似簡單的矛盾問題,卻因含涉信仰式佛法與現量滅苦之間轉換的過程與關聯,其實是相當複雜深沉的,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釐清的。所以必須分幾個層面來說明,才能掌握其中關鍵。

 

首先,先來瞭解一般浄土宗法師對上述「矛盾」的解說。「萬修萬人去的易行道」是指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報土只要乘佛的願力即能往生,完全是他力救度的法門,所以是萬修萬人去的易行道。這是從信仰的層面來表達的,是相對於聖道門自力的修証而說「易行」。而「萬人念佛僅一二人往生」是說念佛法門雖是乘佛願力的易行道,但真正發願生心的念佛人很少,大多是心口不一的念佛,所以能往生者很少,這是就凡夫的發心而言的,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由上述,可知有關萬修萬人去易行道的解說是站在對阿彌陀佛無條件救度「信仰」的基礎上所宣說的。而真正發願生心的念佛人很少,大多是心口不一的念佛,所以萬人念佛僅一二人往生的言論,則又是立基在凡夫「實際發心」的現況所做的推論。所以站在宗派的立場,法師的言論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沒有太大的「矛盾」。

 

但,由於有關淨土法門是屬於信仰式佛法的範疇,所以不論是印度或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宗派不同祖師不同的詮釋,如龍樹、世親、華嚴、天台、慧遠、曇鸞、道綽、善導、少康、蓮池、印光乃至日本的法然、親鸞‥‥等。不但對「念佛」的體驗、認知、論述與詮釋皆各自不同,甚至同門的師弟、同修間都不盡相同,因此流派也特別多。

 

再者,浄土宗各流派雖然都各有經論做依據,但由於都是祖師各自的見解與詮釋,加上也沒有極樂世界來的「裁判」,所以在論述上自然有其無法確定與觸及的部份,所以各自信受就好,這是無可厚非的,而安平個人一向也都是尊重。但不論如何詮釋,信仰式佛法的核心價值與意義仍是在能否讓人藉由「信仰的力量」現世得到「安樂」,否則就應該有所保留。因為,若無法引導眾生現量滅苦的信仰就只是與「佛法」無關的信仰而已。

 

就安平個人對整體佛法的體驗與認知是:不論是任何形式佛法的宗派法門,正確的佛法與詮釋必然是能讓人「現世安樂」,現量就能確實解決「苦」的問題。否則,不論如何精深的宗派論述或哲理詮釋乃至「大師」所言都與「佛法」無關。換句話說,不論是修証或信仰的佛法都必然是會回歸到「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基礎上才稱得上「佛法」。這也是安平在面對各種浄土念佛法門不同詮釋時的基本態度,並且依此標準檢視該流派對淨土念佛法門的詮釋是否正確?

 

又,「法界」雖然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現象與存在,但因人類的觀察及感知功能有限而無法現量檢驗証明,自然會形成各式各樣的「信仰」。不過,這些都與「苦」的生滅無關,佛法要探究、解決的仍是「苦滅」的問題而不是各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因為「若無苦,無論輪迴或涅槃都了無實意」,換句話說,輪迴或涅槃都是依「苦」的有無來界定的,而佛法中所謂的「娑婆五濁悪世」與「西方極樂淨土」也只是有苦、無苦具象化的施設與展現而已。

 

那麼,信仰式的淨土法門是如何現量滅苦的?這就涉及「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基本原理與如何正確的詮釋淨土法門?

 

「苦集滅道四聖諦」滅苦的基本原理就是覺知苦,瞭解苦集起的因緣,體驗無苦的狀態,修習令苦不再生起的方法。其中「苦」集起的主因就是因對五蘊無常變異的無知而產生執取,又因為與無常現象的事實不符所以才會引生「苦」。換句話說,會有「苦」是因有執取,且又與無常現象不符合才會生起,而「無明」或「我見」的本身並不會直接引生「苦」。因此,任何宗派法門只要能引導眾生「不執取」或「無執取」就能滅苦了。當然若能進一步斷除「無明」或「我見」就更徹底的超越而没有「苦」的問題,所以才有斷欲貪得心解脫,破無明得慧解脫的界定。

 

而原始佛法滅苦的修法就是從六入處的觸受觀察思惟苦集滅的因緣與過程,進而斷苦緣滅苦因。而修大乘佛法的「心地法門」就直接從「現象」的本質是苦、空、無常、無我的「見地」下手,從根本化解執取的原動力。但無論是修原始佛法或大乘的心地法門都需要具足相對應的定慧才能成就,這對一般感性重於理性的眾生而言仍是有一無法跨越的障礙,而信仰式佛法的念佛法門就如龍樹菩薩所說:「是懧弱怯劣,無有大心,非是大人志幹之言也。汝若必欲聞此方便,今當說之。」的易行道。

 

問題是念佛法門的易行道又是如何導引眾生現量滅苦的?答案是:發起真實的願生心。因為只有發真實的願生心的念佛人才會真的願「捨離」娑婆五濁悪世,而且要有必定「如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信心,貪瞋具足的凡夫才會因「往生確定」無後顧之憂而不再執取,如此才能現量滅苦。

 

由上述原理,能現量滅苦的念佛法門必須具備二大要件,一是對阿彌陀佛必然且無條件的救度往生極樂的信仰,二是發起真實的願生心。而信仰「阿彌陀佛必然會無條件的救度願生極樂世界的眾生」是凡夫能否發起真實的願生心的前提。因為若「往生」需要具足各種功德或戒定慧的條件,否則就難以確保「往生」,那凡夫就會為萬一條件不足往生不定而憂慮,「願生心」自然就不會真切。

 

再者,是凡夫對自己貪瞋愚惡又無能力對抗,只能一再忍受苦的輪迴與折磨要有自覺,才會生起唯願阿彌陀佛救度往生極樂不要再輪迴受苦的願生心。行者一旦能發起真實的願生心而且又確定必然往生極樂世界,那麽就能不再執取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物而現量滅苦了。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有真實的願生心就往生、就能不執取而滅苦,那又何必念佛呢?安平的回答是:「念佛」不是往生的條件而是成就「願生心」的方便,其他如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乃至誦讀、懺悔、隨喜‥‥等等都是為成就「願生心」的助行,而「念佛」是最不受任何時空環境的限制,能幫助自己成就願生心,並時時檢視自己的願生心是否退轉?所以有真實願生心的念佛人必然是時時念佛,而且是「佛號既出,了無遺憾」的無任何執取與掛慮。

 

或許又有修証道的法友會質疑:浄土法門只是一種無法實証的信仰,而極樂世界也只是眾生「常樂我淨」的投影而已。安平對此的回答是:且不論「法界」本就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現象與存在是人類無法觸及與討論的。只要念佛人具足真實的願生心就能因「捨離」而不執取現量滅苦了,若無苦,無論輪迴或涅槃都了無實意。那麽,往不往生或極樂世界存不存都已不是重點了。因為對此時的念佛人而言,「念佛」就是皈依不可思議的的法界,而「皈依」就是隨順法界的安排,任何遭遇、幸與不幸早都已是多餘的話題了。

 

由上述的論述再回到法友的提問上,就能理解信仰「萬修萬人去的易行道」是淨土念佛法門的基石與前提,而「萬人念佛僅一二人往生」的關鍵並不是在有無口稱的「念佛」而是在是否具足「真實的願生心」。再者,「念佛」不但是具足願生心的方便與善巧,更是皈依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法界的展現,所以二者並不矛盾。以上說明,提供法友参考。2019/7/17

 

另附上幾則(安平念佛隨筆)以供参考。

*念佛人確知自己是徹底的凡夫,自然謙卑柔順,也沒有能力改變什麼。不會有意無意地模糊自己的矛盾和疑惑,也不會欺騙自己,所以對自己的貪瞋癡自會如實知。面對自己的貪瞋癡,深感無奈,對煩惱也無力可破除,自覺慚愧。

 

除仰仗佛力之外又能如何呢?於是看破、放下!放下他人的貪瞋,也放下自己的貪瞋。任運隨順,過著凡夫的生活,生時做個快樂的念佛人,死時往生極樂。稱名念佛,此生已盡,利樂有情。

 

*淨土念佛法門的殊勝處就是行者雖未必具足緣起正見、禪定力,但因下手處即是捨離對娑婆世界執取的「離欲」,所以在信受阿彌陀佛必然的救度時,就能現量滅苦,不但能現世安樂更能避免修道上的障礙。

 

*稱名念佛的目的是在攝受願生心,而具足真實願生心的目的在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意思就是要皈依阿彌陀佛,而皈依阿彌陀佛的意涵就是:捨離對娑婆世界的執取,無論順逆好壞一切皆隨順阿彌陀佛的安排。

所以,稱名念佛就是發願要「皈依阿彌陀佛,一切皆隨順阿彌陀佛的安排」的誓言!如日本妙好人一茶所說:「地獄也好,極樂也好,您替我斟酌吧!」。

 

*「眾生願生極樂則彌陀必救」,所以稱名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將願生極樂之心融入日常生活乃至起心動念中,讓自己的願生心形成堅固不退的意識型態。

同時也因往生已是决定,生死無需掛慮,既已願生極樂捨離娑婆,貪瞋必會日漸止息,德行穩定增長,活著只是利樂身旁的有緣而已!

 

*念佛的重心是「皈依」而不是「救贖」,有皈依則無量智慧與功德都將漸次具足,現世安樂,來世必生淨土。

 

*念佛人是否具足真實願生心並非是自由心證,是可由日常生活中的意識型態加以檢驗的!願生心的要點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要有立即就要臨終,佛將來迎的意識,以此心情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順逆。

 

*念佛要有真實心,雖然阿彌陀佛有無量方便,多念佛假亦會成真,但前題是要先知自己尚未具足真實願生心,方有成真的因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