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略談「明心見性」與「滅苦」的議題

 

又有法友來函討論「明心見性」的問題。而有關「心」與「性」的議題,因其定義與內涵在各宗派法門甚至禪宗各派別中都沒有明確的共識而且一向是各說各法,所以安平都是尊重法友各自的說法,很少做進一步深入的回應。

 

但此問題在修証上卻一直是絕大多數行者心中的一大難題,又因不論「明心見性」的論述為何,而行者無論怎麼修都難以真正的破除心中的「疑慮」,總是有一層糢糊的隔閡,所以安平略作回應提供法友参考。在此,安平仍是一樣不直接對「明心見性」下定義也不探究其內涵為何?只是提供一些線索供法友思惟參考。

 

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法友自認已「明心見性」所以前來法談,正當法友在大談他如何明心見性之時,我問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何要明心見性?」。法友先是一愣接著大談闊論加以解釋之時,我又淡淡的說:「若不能滅苦,明心見性又有何意義?」。法友當下瞬間陷入沉思,但只下一子又開始侃侃而談了。我也沉默不語,最後我僅回應:「若你的明心見性能滅你的苦、解決你的問題,我沒有任何意見。」結束法談。

 

提這個往事僅是為提醒佛法各宗派法門的行者,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才入佛門修行?不要忘失當初修行的目的反而迷失在浩瀚的佛法大海中,尤其是沉迷於宗派哲理的思辯、論述及成佛、度眾的理念中而漸漸與現實生活脫節,落入「法」和「人」無法合一的困境中。

 

我自己也曾「入海算沙徒自困」,在各宗派的哲理中摸索打滾了十數年,直到奠定以「現量滅苦」來統攝佛法各宗派的教理,才從佛法哲理的迷陣中脫離回到具體的修証之道。同時,也才能排除禪修中各種似是而非的「體悟」,明確的化解自己心中最深處的「疑慮」。

 

原始佛法的世尊曾不斷的強調:他只談苦及滅苦的方法,而不談宇宙有邊無邊…等等各種無記的事。而後期的大乘佛法雖然也廣談「本體論」及不可思議的「佛道」、「菩蕯道」,也建立各種佛法哲理並加以詮釋「解脫道」與「成佛之道」的差異,但在實際上行者若無法現量使自己滅苦、幫助他人滅苦,也就是連最佛法基本的「滅苦」都無法達成,那麼再精深的論述、遠大的理念都只是空談而已。這也是安平對佛法的基本訴求,所以只談能否「滅苦」而不談「明心見性」也不談「成佛之道」。

 

至於對「見性成佛」、「眼見佛性」、「真常實相」、「一真法界」、「念佛成佛」…乃至「緣起性空」、「轉識成智」、「明心見性」…等等各種論述我都專重,但重點都是回歸到依法友的宗義與修持,你的苦滅了嗎?問題徹底解決了嗎?畢竟如何將自宗的法義轉化成自己的「滅苦之道」才是不辜負自己最初入佛法修行的初衷。不是嗎?

 

再者,上述的回應雖是安平個人的見解與態度,但其實也隱含一個認知,那就是:若無法真的幫助自己現量滅苦,破除心中對「生命」最深沉的疑慮,而僅是為安身立命、慈悲濟世,那麼中國的傳統思想就足已了,又何須修學佛法呢?以上,提供法友參考。2018/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