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將佛法的知見具體化、生活化修行才會成就

 

修行人在具足聞思的知見後要實修就必須要將抽像的哲理、概念具體化才有辦法落實在生活中,也唯有生活化的修証才會有真實的體驗。否則就只是不斷的轉動概念、追逐概念,這樣的修行最終必然會落入自欺的泥沼中,而且很難覺察,因為轉動法義的知見、概念是能降服貪瞋,常會讓人誤以為已証悟解脫,所以終其一生的修行就只是知見概念的遊戲而已毫無實益。

 

例如健康、幸福都只是個概念,若只是在健康、幸福的概念中追逐打轉,那麼怎麼可有真正的健康與幸福呢?那應如何具體化、生活化呢?首先當然是要有健康、幸福的概念及追求健康、幸福的意願,接著就是健康的概念具體化也就是要做養生保健的行動,飲食適量、生活規律、放鬆心情、運動…等,重點是使身心無病痛就是健康了。

 

而幸福概念的具體化就是珍惜現有的人事物、知足少欲、勇於担付出,接納來到眼前的一切…等,「幸福」的覺受自然會湧現。反之,若無法將概念具體化那麼所謂的健康、幸福就永遠只是概念而已。

 

又,例如要有錢而且善用錢才是「富有」概念具體化的內涵,同樣的「無我」或「解脫」也只是個概念,正觀五蘊集滅的現象才能將「無我」的概念具體化,才會覺察「無我」就只是五蘊單純運作的說明而已。而體証「無我」就只是覺察到所謂的「我」是對單純五蘊身心運作無知才會有的錯覺與執取而已,不應執取也無法執取。無執取,「苦」就不會再生起,而將「解脫」的概念具體化就是「無執取」。

 

所以實修的內涵就是要將聞思所得的知見概念具體化、生活化,而其內容就是時時覺知五蘊的運作與「苦」集滅的現象,才能在生活中覺察「執取的慣性」是如何產生的?如此才有辦法扭轉「莫名執取的慣性」而完成滅苦之道。

 

其實「苦」是我們自己把違反無常現象的抽象概念具體化後又因不符合無常現象所造成的結果,並不是「無常現象」本身所造成的。例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僧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原本都只是因緣生滅的現象並沒有「苦」,「苦」是我們將擁有、永恆、合己意…等等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後形成求生、求存、求再生的「我見、」又在因緣生滅無常的現象上產生「我執」所引生的,也就是有「執取」才會引生苦。

 

而且實際上的「苦」與宇宙的生成、本質如何或是否有「第一因」都是無關的,苦只是「無明覆蓋、愛結束縛」才引生的。因此,無論行者知或不知宇宙的成因與本質,都不能止息「苦」的再生,唯有化解「莫名執取的慣性」才能止息苦的成因,解脫苦的輪迴。以上說明,提供法友參考。2018/7/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