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要「等」才能活在當下!

 

法友來函表示自己知道要「活在當下」,但總是做不好,不知要如何修才能掌握「活在當下」的要領?希望安平能談談「活在當下」的要領,因此,安平做以下的回覆:

 

首先要釐清的是身心要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下才算是「活在當下」呢?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對當下所緣的對象要有「正念、正知」的覺知。那麼,對有關如何才能真正的「活在當下」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回答,但也很難回答。

 

因為要「活在當下」最直接容易的答案當然就是只要保持「正念、正知」就能活在當下了,但要時時都保持「正念、正知」又談何容易呢?一般修行人雖然也瞭解「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但卻很難掌握其中的要領,經常是作意時就有正念正知能活在當下,但隨著日常作息又很容易忘失所緣失去正念正知而無法隨順所緣的活在當下。

 

行者雖然也曾努力静坐修學「安那般那」但仍是不得力,也修學四念住卻又都是在作意下才能念住,長期下來不但身心俱疲而且成效不佳。其原因是除了對「安那般那」、「念住」的修法要領不清楚外,對「活在當下」的內涵及其障礙也沒有明確的體認與瞭解所造成的,自然無法串習的「活在當下」。

 

因為想「活在當下」和真的「活在當下」是兩回事,一時作意斷斷續續的「活在當下」和無作意串習的「活在當下」更是大不相同。再者,要解脫就必須達成「正定」的生活,而串習的「活在當下」就是「正定」的特徵之一,没有辦法串習的「活在當下」就不可能完成「正定」生活的修學。

 

實修上,要「活在當下」勤修安那般那觀呼吸是必要的,因「活在當下」實際的意涵就是對所緣的對象要有正念正知,也就是能覺知當下所緣對象的狀況,若忘失所緣就没有活在當下了。而所謂「正念、正知」最簡要的意涵就是對所緣的對象保持覺知力,所以在修習「念住」時就是對所緣的對象保有「正念、正知」而有「正念、正知」就有覺知力就是活在當下了。

 

但問題是静坐或作意時能活在當下,而隨順日常生活作務時就會忘失了。因此,要做到「活在當下」就必須具有隨順所緣的「正念、正知」,也就是要鍛練隨順所緣的覺知力是必要的。因為勤修安那般那觀呼吸的目的就是在鍛練隨順所緣的覺知力,其要領,簡要的說就是先由覺知單一所緣的訓練再到隨順所緣的覺知。所以安那般那觀呼吸的修法是先單一的覺知吸或呼,再來是覺知呼吸的長或短,再進一步覺知整個呼吸的過程及細節,一旦能熟練的覺知整個呼吸的過程就具備「念住」的基本覺知力了。

 

有了「念住」的基本覺知力就能如實的修四念住,而在修四念住的同時就必然具有「正念、正知」的覺知力,當然就能活在當下了。以上,是「真的活在當下」最基本的訓練,但真正的問題是從此才要開始的。如上述,一時作意斷斷續續的「活在當下」是容易的做到,但要無作意串習的「活在當下」卻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一般行者一旦隨順日常生活作務就很容易忘失所緣,當然也就失去對所緣的「正念正知」自然就没有活在當下了。那麽接著的問題是要如何才能不會忘失所緣?對此問題,較正確的問法應是為何人會忘失所緣?人之所以會不自覺的忘失所緣其主要原因就是源自「欲貪」的念想,因為有了「貪念」人才會散亂。一旦有貪念引生的散亂自然就會不自覺的忘失所緣失去「正念正知」而無法活在當下了。

 

所以降伏「欲貪」的念想是修學「活在當下」必要的課題,但又面臨同樣的問題是作意的降伏貪念容易而要止息貪念卻是很難的,因此,就要瞭解掌握「貪念」的特性及其呈現方式,而「期待」就是「欲貪」的特性及其呈現的方式之一。凡有「期待」就是有貪念,也就是人之所以會不自覺的忘失所緣失去「正念正知」引生散亂的根源。而「期待」的特性就是不自覺的「等」,而不自覺的「等」就會忘失所緣無法活在當下。

 

「等」什麼?不談顯明的等功成名就、退休、幸福、享樂‥‥,單是日常作息的等下班、等吃飯、等休息、等完工、等娛樂、等日落、等天明、等假日、等未來‥‥,就會讓人不自覺的忘失所緣了。而静坐時則是在等輕安、等覺受、等入定‥‥,是忘失所緣的呼吸失去正念正知的原因。所以修學「活在當下」的要領,除勤修安那般那觀呼吸、修四念住外,就是「不要等」,因為「等」就是細微的「期待」,而「期待」就是欲貪的展現,也是使人散亂的源頭。也就是不要有不自覺的「期待」、逃避現況的「等」自然就能串習的「活在當下」了。

 

再者,如前述,没有活在當下的原因是源於貪念生起而忘失所緣。因此「活在當下」與「欲貪」是互為表裡,欲貪越少就越能串習的活在當下,反之,一旦失去正念正知就會覺察到貪念已生起,所以「活在當下」不但是「喜樂與輕安」的生活方式也是定慧等持的修鍊。以上簡覆,提供法友参考。2019/5/8

 

另,請法友参閱安平另一篇文章「安忍無生,努力過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