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經論一頁書

 

這是布袋戲裡一個主角的名字,我很喜歡這句話,原因是它很簡要的表達了佛法的一項特色——雖千經萬論,但所要修的法一頁就足夠了。雖然佛法三藏十二部浩瀚龐雜但主要的作為是用來說服自己,修正錯誤的身口意。然而能有效的滅苦因、斷苦緣,解決老病死憂悲苦惱,實際上所要修的法其實不多。

 

「佛所說法如爪上塵,未說法如大地土」這句話有很多種的詮釋,大多是依字面上的意思,以符合各宗派的理趣作詮釋,但卻偏離了原意。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應是指《雜阿含經》第四O 經:爾時,世尊手把樹葉,告諸比丘:「此手中葉為多耶?大林樹葉為多?」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樹葉甚少,彼大林中樹葉無量,百千億萬倍,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如是,諸比丘,我成等正覺,自所見法,為人定說者,如手中樹葉。所以者何?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向於涅槃。如大林樹葉,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所不說者,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明、慧、正覺、正向涅槃故。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這段經文明白表示,佛陀之所以沒說的那些無量法,是因為「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也就是說因對解脫沒有幫助的法,雖如大樹林中無量的樹葉那麼多也不需要說,而真正需要說明理解修証的法,卻只如佛陀手上的樹葉那一點點而已。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也是同樣的理趣。所謂「一言一重,千言無用」(台語),有效的話,一句就夠了!有效的修行也是一樣,在原始佛教就是修四念處、七覺支、八正道,在禪宗則是從但莫污染、只管打坐的心地法門起修,淨土宗更是簡要的以「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一心皈命彌陀救度來實踐滅苦之道,而所要實踐的法要都是單純、簡捷、有效的!

 

修行之所以難,並非要實踐的法很多、很難!而是人們不肯就此死心,所以不自覺的將「法」複雜化、哲理化、藝文化乃至功德、玄談化……。總之,就是不肯踏實的實踐「法」。其原因很多,但主要仍是貪戀世間。因為一旦如實的實踐已知的「法」,就會和內心深沉的貪欲抵觸、衝突、矛盾乃至害怕恐懼失去什麼?但究竟會失去什麼?自己也不清楚?就是怕!所以需要更多、更深奧的教理哲學來強化自己不安的心。如是陷自己於進退兩難的困境,這是多數老修行人常有的問題。這讓原本單純的滅苦之道,蒙上許多宗教哲理的外衣,而變得龐雜臃腫!

 

教理哲學的建構是將已修証的苦滅經驗轉換成文字哲理便於傳遞。經上說比丘唯行二事,說法或聖默然。說法是為討論法義,聖默然就是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目的都是為修持梵行,見法自知自作證。所謂「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重點是將滅苦的經驗借由「法」的實踐來重現。

 

要解決老病死憂悲苦惱的修行,若沒有佛法的指引,自己摸索突破,那就真是非常的困難!但在經論還在流佈的現代,對已發出離心的行者而言,是不難的,因為要修的法就如「一頁書」而已!問題的核心仍是在:這樣的佛法真的是你所確需的嗎?

 

安平 201211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