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友來函:讚佩您對佛教、佛法、實修都有深入的探討與了解,在家居士能夠達到此層次實在是稀有難得。(但對學習原始佛法者來說,可能因為老師有提到願生心等而對您的修證打折扣或是不能完全信受,這是令我感到較可惜之處。)以下是直言無諱的說出自己的看法,請包容與不吝指正。

「只要能滅苦的就是好方法,念佛也是方法之一」,原則上看來是沒問題的,但是有時還是會感到有點矛盾:「緣起無我」為何還有「我」願生「極樂世界」呢?這是否又落入常、樂、我、淨的妄執中呢?請幫忙破疑解惑,感恩您的教導!

安平簡覆:關於法友這樣的質疑,是很如實的。雖然我曾在貼文中一再的說明修証道與信仰式佛法轉化的關鍵,但對於修証道與信仰之間的鴻溝並非容易就可跨越,這種情形本就在意料之中,是很正常的。不過,我還是會繼續說明,也希望法友能回頭用心細讀體會之前所說有關信仰的文章。現在仍簡要的說明其中的關鍵,望法友能先放下「預設的立場」靜靜的聞思後才能真的獲益!

 先給法友佛法一個綜合性的宏觀:世尊一輩子的修証與說法都只在解決「苦」的問題,而對於世界是如何產生、為何會有生命現象、為何世間是無常……乃至各種時空的現象等等問題都是歸類於無記而不予於討論。只討論苦、苦因、苦滅及苦滅之道。換句話說世尊所傳的修証道只是在「滅苦」而已,此外,對宇宙萬物的現象是不予討論的,而所謂的「無記」就是人類現量無法觀察檢視。

上述的說明已明確的定義,所謂的「修証道」只是滅苦而已,此外並不能証明或說明什麼,諸如十四無記的問題。而「苦」是源於對單純五蘊運作所呈現的生命現象無知而執取五蘊,又因與無常的現象不符,才會引生「苦」,所以只要「不執取」就能滅苦。

所謂的「無我」指的是五蘊中沒有任何一蘊是恆長不變的存在而已,是相對於有「執取」而宣言的。因為「我」只是一種概念,是執取的對象。而「無我」也是,是說明你所執取的對象並不是「實有」的,目的也是在破執滅苦而已。

再者,雖然「緣起無我」是事實,但人一樣能有吃喝玩樂、痛苦哀傷七情六欲的現象,而証「無我」也只是沒有因錯誤的知見與執取引生的苦而已。所以行者若是摒除「我」的概念卻反而執取「無我」,就是掉入前門拒虎後門引狼的陷阱。

我也曾一再表明「信仰式佛法」的目的就是「皈依」,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相對的也是在表明一個修証道的行者除滅苦之外,相對於「不可思議的法界」不但是渺小而且也是無知的,這也是大小乘佛法除了滅苦之外最大的差異處!事實也是如此,世尊除了自身滅苦之外,又能証明或改變什麼呢?一樣的老病死,釋迦族一樣的被消滅,佛法流佈千年,世界一樣的戰亂、紛諍,不是嗎?

同時,若沒有苦,不論輪迴或涅槃都是無實質的意義,淨土法門是隨順凡夫的欲貪,導引願生極樂而能令凡夫捨離對娑婆世界的執取,現量滅苦,是一種「柴盡火息」的法門。又,對「有願生心而無苦」的念佛人而言,所謂的「往生極樂」就是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試問一個因信仰彌陀無條件救度而滅苦的念佛人怎麼還會有「我」或「無我」的問題而落入常、樂、我、淨的妄執中呢?

當然,在柴未盡火未息之前淨土法門的念佛人仍是需要有「常、樂、我、淨」的導引,這本來就是各法門的善巧與方便,是無可厚非的。而一般修証道法友之所以會對淨土法門的有所指責,表層上是立基於本宗的法義,但實際上仍是屬於「我見未除」所引生「稻草人式」的誤解與責難而已。因一個現証「緣起無我」的行者對一切現象都只是「納受」而已,又怎麼指責呢?

不過,宗派間會所有責難,也是很正常的,因為畢竟尚未登上峯頂前的風景本來就是各自不同的。所以我一點也不在意法友的質疑,會一再的說明仍是為化解法友修道上的疑慮與障礙而已,並不是為自己或宗派法門辯護。以上,提供参考。2018/1/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