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

此單元的文章是十餘二十年前所寫的,近日閱讀後,覺得仍有可參考之處,將陸續貼部落格供有心於修証者參閱,唯因時空變化、物換星移所以對人事物部份略作修潤。

 

《提劍來問》

   

日本的劍道宗師宮本武藏在修練劍道時,曾屢次向當時的劍術名家柳生石舟齋提出挑戰,但都不被接受。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中,得到一截被利劍切過的芍藥花枝,從切口上武藏感受到切枝者必定是一位劍道高手,應該就是柳生。於是武藏也揮劍切下另一端,並請人把樹枝及挑戰書送回給柳生,表示他的功力及請教的決心。但樹枝及書信卻被柳生門下的弟子截獲,弟子們肯定這段樹枝確曾為柳生所切,卻看不出那一端才是。於是設宴引來武藏,探問他是如何判定切口乃柳生所為,武藏只是冷冷的說:「感覺」。弟子們仍不放鬆的追問:「那也可以談一談如何感覺?」武藏斬釘截鐵的回答:「感覺就是感覺,要再問,就提劍來問!」。

 

沒錯,劍道的修業者,是以生命為賭注,才可能探其究竟。沒有一決生死的氣魄,又如何體會劍的生命呢?一個武術家尚且如此。何況是想要了生脫死,永斷輪迴,向強大業力挑戰的修行者?菩提道上的勇士,若連「提劍來問」的勇氣與決心都沒有,又怎能體悟真正的佛法?頂多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的鸚鵡禪者罷了。如西藏的密勒日巴大師所言:『要問某人是否懂得或修持了佛法,只要看看他能否克服煩惱及去除我執,也就夠了;如或不能,則他所說的「佛法」只是邪知邪行而已,必定會增強我慢,成為輪迴和墮落的原因。』修行是個人的事,是面對「自我」的決戰,和旁人無關,在尚未止息自己的貪瞋之前,任何理由都只是意志不堅、膽怯懦弱的藉口而已。

 

佛法畢竟是實踐的,是現量解決自己內心的不安與矛盾的法門,既不是玄談,也不僅是研究,更不是好奇的問問而已,聞思、研究、理解都是為了修證而做準備。若不進入實驗證明的階段,就永遠只是隔靴搔癢,探觸不到佛心。所謂「即心即佛」,而心外求法便是外道。世間的苦難,最多造成身體的飢寒傷殘,而真正使人心靈苦悶與矛盾的是自己的妄想與執著。所以也沒有人能夠讓你自在解脫,除非你自己願意放下執著,止息妄想。

 

                                             安平   1994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