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一句「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是警語也是經驗之論,千萬人入佛門修行,但能成就者似乎很少很少,雖然也有很多號稱是成就者,但其實多為龍蛇混雜,略為深入瞭解後更是搖頭嘆息!且不論這些成就者的真偽,先回頭看看自己及身邊的同修道友,在參學多年之後除了佛學名相依文解義滔滔不絕之外,依然是原來的自己!究竟是那裡出了問題?原始阿含佛典處處記載著初果、二果、三果乃至阿羅漢的學習過程,似乎在釋迦牟尼佛的指導下修証之道也沒有那麼難!如今經典教法依然存在且更多樣性,但親眼所見的成就者仍是鳳毛麟角!難道真是未法難修難証嗎?渺小的我是沒有能力對此作任向評論,但也因多年修學佛法所見的同修道友也不少,對同修實際參學的情形多少有些感觸想談談!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佛教的宗派與修証的方法種類繁多,其中的漸頓方便善巧與否,涉論深廣非三言兩語可簡擇分明,暫且不論。同時也暫先認可佛教大小顯密各法門皆可導引行者涅槃解脫為前題下,我想說的是學人發心學佛修行的原始動機為何?是修行成敗的關鍵!

 

一般而言,在佛教寺院道場所接觸到的修行人,基本上都應是為解脫生死、成佛度眾而來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有真心為解脫而來,也有為名利而來;有來修行的,也有來交友聯誼的;有宗教信仰的,也有心靈慰藉的;有要實修實証的,也有只想當護法的;有為宗教犧牲奉獻的,也有逃避世俗壓力的;有要現生証悟的,也有要求來生功德的;當然也有保平安求福慧的……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信眾學人的動機、發心幾乎是表面相似而各各不同,但皆曰學佛修行!所謂的「同修道友」實在是同道不同志,很像高速公路的各種車輛同在一條路上,各自的目的卻不一樣!

 

有趣的是,這樣的同修大家齊聚一堂,聽同一的師父說法,是天天在上演,真像經典上說的「佛以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各得解」,皆曰法喜充滿。就這樣一日復一日,歲月匆匆,數年乃至數十年過去了,也不知究竟成果如何?反正聽說:修行本來不就是一條孤獨漫長的不歸路嗎?那有菩薩落入二乘人的急証呢?那就繼續吧!以上是佛教徒所呈現一般性的現象,而我真正要表達的是,行者修行的原始發心與動機不同,對法的詮釋、體悟與實踐就會不同,其目的與成果也會不同!換句話說,就是行者一開始就已預設立場了。只是這樣的預設對絕大多數的修行人而言是深沉隱晦且不易察覺的,因為多數學人的初發心多半是大腦理性的知見,所謂「解脫生死、成佛度眾」其實都只是知見上的理想,實際的內容為何?是不清楚的!一旦隨著修學日漸深入到達一定的程度,問題就會漸漸浮現,若觸及到本質上的發心動機,歧路就會出現,取向就會自動不同,接著對法的詮釋與體悟就自然不同,先是徘徊猶疑,再接著深入就漸漸會自信己意,最後相互辜負分道揚鑣。這是就自我意識較強的行者而言,對一般行者而言多半是隨波逐流,或以慈悲累積功德為取向,或對佛法的浩瀚生起望洋興嘆之心!

 

如此,不論是性空、唯識、真常的論辯與其說是探究實相;不如說,是否有符合自己深沉的預設立場。其對所謂唯識學的假必依實、性空學的無因有緣論、真常心的本然佛的諍辯皆是預設立埸不同的取向而已!都是佛法各自表述各取所需的結果。修証的體驗也一樣,只是自我心中預設立場的具體呈現罷了!這就難怪處處可見素隱行怪的成就者了。

 

 那究竟當如何抉擇?答案仍是要回到自身究竟有什麼問題?若是心情不好,去散散心就解決了;若經濟出問題,就努力去賺錢。我們都知道身體病苦就去看醫生,沒病找醫生做什麼?那到底我們是那裡出了問題?非要到佛門修行不可?真是要普度眾生嗎?我們有那偉大的動機嗎?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是沒有,我只是來解決我自己的問題而已!…………(20121022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