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切法無常

 

有法友對「一切法無常」的論述有不同的見解,認為因一切法中有包含了緣起法,有為法,無為法,究竟法與涅槃法,語義中會令有些法義不清楚的人混洧產生疑惑。

 

所以安平簡覆:有為,無為法或究竟,涅槃法都是一切法無常的內涵。無為法的實質是不執取有為。究竟法或涅槃法就只是貪瞋癡的止息而已,是相對於有漏有苦而設施的。一切法無常是只能「默覺」,任何言說都是不得已的詮釋與表達。換句話說,人因違反一切法無常才生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祖光上師的讚佛偈:「無論人們怎麼一問再問?您總是笑而不答」。此偈所表露的內涵就是此意。

 

不過,各法門的法友還是有自各不同的見解,安平個人一向是尊重法友的見解,本不該多言。但因此事涉及對「一切法無常」的見地及一般邏輯思辨微細的盲點,而此盲點在高層次的實修上會產生難以覺察的障礙,所以還是畫蛇添足的再做些說明提供法友參考。

 

先對一般邏輯思辨的盲點舉例說明,一般人對「一切皆黑」和「一切皆白」二者不同處的認知當然是黑與白的不同,但再細思維後會認為二者是同意義,因為一切皆黑就沒有白了,反之亦然。再深入又會發現當「一切皆黑或皆白」時,顏色是沒有意義的,接著再深究則會體察「一切皆黑或皆白」的語句或立論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切」就沒有能所二元的現象了。

 

例如,對天生眼盲的人而言,顏色是無意義。同樣對耳聾的人,聲音也是沒有意義的,但人們會說眼盲者是看不見,耳聾者是聽不到。然而所謂的「看」或「聽」對當事人而言是無意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沒有所謂的「看」或「聽」,他們的視聽就只是「那樣」而已,這就是「一切」的實質現象。

 

換句話說,當我們在用「一切」的邏輯與概念時就已離開實際上的「一切」而落入能所二元對立的立場上了,所以才說實質上的「一切」只能默覺無法言說。對上述邏輯思辨的盲點若能理解就能體會為何「一切法無常」的論述是不得已的詮釋與表達而實際上只能「默覺」。

 

再者,上述邏輯思辨的盲點在修証上是很重要的,因為若行者對此沒有正確的認知,那麼在高層次的修証上就會陷入能所對立的糾纏中無法突破。

 

例如,一般行者在修「聽只是聽」、「看只是看」時都是不自覺的以定力去抑制後續「念想覺受」的生起,但卻陷入能所的糾纏中無法自拔,不但無功而返而且身心耗損。這是因為對「聽只是聽」、「看只是看」的實際狀態不明,邏輯思辨又有盲點所致。

 

又例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一般行者對「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及「寂滅為樂」多少都能理解,但對什麼是「生滅滅已」就有點糢糊了,是指「心」沒有生滅嗎?但前言又說諸行是生滅法,「心行」不也是諸行之一嗎?又或是沒有諸行?沒有諸行又是什麼呢?究竟什麼狀態才是「生滅滅已」呢?這又是依文解義邏輯思辨與實際的落差所造成的困境。

 

再者,一般行者在修持上大都會將重心放在如何「不執取」上,但這只是初階的修法,高階修法的重心是「無執取」,但如何才能「無執取」呢?這就會涉及上述的論述。

 

雜阿含200經世尊之所以要求佛子羅睺羅不但要通達五陰、五受陰、六入處、因緣法、緣起法並告誡「汝當於上所說諸法,獨於一靜處,專精思惟,觀察其義」。待其心智成熟後才教導的增上法就是「一切無常」的原因也就是要羅睺羅「知此諸法,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後住涅槃」。因為修証之道務必要留意邏輯思辨的盲點並以實際的現象為依歸,才能証入。以上說明,提供法友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