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突破實修上的障礙?

 

有法友問:如果以能覺察心所呈現的狀態,哪接下來應該怎樣做才正確呢,因為末學通常在覺知有不好的情緒生起後,末學就知道自己的功夫還不夠,末學是念佛的,是否要在念佛上下功夫呢,除了念佛之外,也想請敎法友師兄,如果依原始佛教的修法,接下來應該如何俢呢,望法友師兄能給末學一些開示指導,感恩您。

 

安平回覆:由法友的述敘中可瞭解法友是難得如實修行的行者,因法友的問題已是涉及實修的三大要素:緣起正見、覺知力、出離心。而這三項要素對一般佛教徒而言大都是分開的修學,也就是「正見」由聞思而得,「覺知力」歸於打坐禪定的訓練,「出離心」則由生活中的煩惱、不如意去感受。

 

也由於是分別修學,所以法友間或對法義高談闊論,或暢談禪定中個人的體驗,或感嘆事事無常世間唯苦等等都是很常見的現象,雖然各述己見是「言責自負」,但實質上也無需向誰負責或交代。不過,在實修上就不能如此輕鬆了事,因為實修就是要面對自己的貪瞋,而且不論成敗都會立即「報應」在自己的身心上。

 

這就涉入法友提問的關鍵點了,因為平常對佛法的修學是分別的,而身心的煩惱卻是一體無法切割的,所以在實踐上就會產生「落差」,不但無所適從也不知如何突破困境。因為緣起正見、覺知力、出離心三項修行的要素是必須結合為一體,修行才會有實效,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了。

 

因此,要突破問題的核心要領就是在如何將緣起正見、覺知力、出離心結合運用?而答案其實也很單純,在原始佛法就是修八正道。但卻須加以說明才能正確的掌握其中的要領,否則也只是另一種知見而已。

 

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修八正道的首要當然是聞思「緣起正見」,但接著就必須要有「正思惟」,聞思的正見才會發揮效用,否則「正見」歸「正見」,「人」歸「人」,人法分離自然無實質效益。那麼什麼才是「正思惟」?正思惟就是如理作意而形成的正志,也就是依緣起正見為導引思惟人生的價值觀而生起要滅苦、出離的志向與意願。若沒有出離的意志就沒有實踐正見的動力,所以也可說沒有「正思惟」就沒有「修証」可言了。

 

而出離的意志並不是嘴上說說、心理想想而已,必須在生活中時時反覆反省、檢討、審思才能形成永不退轉的意志。這就需要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的配合才能扭轉在煩惱時厭離,如願時又生貪戀的慣性。其中正精進就是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也就是努力去落實「緣起正見」之意。

 

其中的「正念」也就是知覺力,則是整體八正道能否落實的關鍵,因為沒有現量的覺知力,就不能覺察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而加以修正或對治,只能任由自我價值觀與執取慣性的擺佈而於事後煩惱懊悔了。但正念的知覺力是有深淺粗細之分,所以修四念處是由粗而細逐次深化覺知的能力。這又回到法友的問題上了,因為依行者覺知力的粗細深淺所覺察的身心狀況是不同的,所能做的對應也就不同了。

 

例如,行者是在情緒的苦樂受已生起後才能覺知,那麼其對應的方式就只能是接受、轉移,或是以思惟法義來降伏已生的貪瞋。若覺知力強一點就可以在六入觸時而尚未生起苦樂受時就加以對治了,再深入的覺知力就有能力在六入觸時一直安住於當下,而不需對治,若覺知力再深化就能結合正見而形成「正定」,也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無功用行的具足「緣起正見」,不會再有任何違背「正見」的身口意行為,徹底解脫貪瞋的束縛了。

 

那麼正見、覺知力與出離心三者又是如何結合運作的呢?其實在面對貪瞋時三者就會同時運作,所以實修上三者是相互影響輾轉增上的。有「正見」才能有正思惟而生出離心,而有「正念」才能覺知那裡犯錯以致召感貪瞋煩惱,有「貪瞋煩惱」才會尋求正見以止息煩惱,而能薄弱貪瞋的干擾,正念的覺知力就會增強。所以單獨個別的聞思正見或專注禪定或厭離五濁世間都難以成就佛法滅苦解脫的「正定」,必須是正見、覺知力與出離心三者在日常生活中結合為一體,才有能力面對覺察貪瞋的集滅,體驗貪瞋的味患離。欠缺其中的一項就難有成就了更何況三者皆不足,這是行者要突破困難必須釐清的觀念與認知。

 

例如:若缺乏出離之志就會有已覺知貪瞋,也知道如何對治,但就是做不到的冏境。而缺乏覺知力就會連犯錯貪瞋已生了都不知道,又如何滅苦呢?沒有具足正見就會感覺到有苦也有離苦意志,但卻不知如何才能離苦?也不知錯在那裡?那又怎麽能止息煩惱呢?

 

一般行者在實修上所產生的問題大都是因為正見、覺知力或出離心不足所致,而突破的要領就是:以強項補助弱項。例如出離心不足,就應加強對苦的覺知力與正見的聞思,就能在現量的感觸中生起出離之志;若覺知力不足就加強出離之志與正見就能調伏貪瞋的干擾而使覺知力增加;若正見不足就由現量的覺知力與出離心配合觀察苦的集滅現象就能增長正見的內涵。

 

在實修上行者若直接補強弱項當然也會功效,但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有限。因為既然會成為弱項就是自己的盲點所在,若沒有另二項的助緣是很難直接突破的。以上,是修証道突破修行困境的要領,提供有心修証的法友參考。

 

接著說明念佛人是如何突破煩惱的障礙?其要領也是很單純有效。首先就是如實坦承並面對自己的貪瞋。第二就是確實體認自己是生死凡夫實在沒有能力調伏或止息貪瞋煩惱,所以放棄無謂的掙扎。第三是確認唯一的出路就是信受佛無條件的救度往生極樂世界,一心捨離娑婆願生極樂。一切時地不論順境、逆境、煩惱、貪瞋、散亂、快樂、清淨與否皆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皈依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安排。

 

那麼這種看似盲從又愚痴的念佛人其實際上的心境又是如何呢?用譬喻就能表明了,就如同已獲得無價寶的人又怎麼會在乎生意上的成敗得失呢?又如已金榜題名將赴京當官的人又怎麼會再去計較貪戀家鄉的一切利益呢?一個往生已決定的念佛人又怎麼會再去貪圖娑婆世界的富貴名利呢?所以,縱有貪瞋也只是習氣使然,必將在願生極樂的稱名念佛中消弭於無形。

 

因為念佛人並不是勤修戒定慧對治貪瞋,止息貪瞋,而是以願生心信受彌陀必然的救度直接超越貪瞋的問題,這是淨土念佛法門最不可思議殊勝之處。那麼念佛人若是貪瞋熾盛時又當如何?念佛人若會貪瞋熾盛就表示自己的願生心不夠真切,當以慚愧之心、懺悔之心如實的面對,然後真誠的一心稱名念佛,若能在稱念佛號中具足真實的願生心,那麼必將超越貪瞋煩惱等問題的糾纏。

 

換句話說,對信受彌陀無條件必然救度的念佛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具足真實的願生心,此外一切的問題皆隨順阿彌陀佛的安排。反之,念佛若只是在意念佛的次數而沒有真切的願生心,那就很難超越貪瞋的困擾了。以上是念佛人突破貪瞋的要領,提供念佛的行者參考。2018/1/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