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友問究竟如何才是真正的隨順因緣呢?安平回覆如下:

                                                  

「隨順因緣」對佛教徒而言是一句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理念,但究竟如何才是隨順因緣呢?絕大多數都是無法正確的瞭解掌握,都是過猶不及的理解而已。

 

例如:是要不抗拒、不對立的接受一切順逆的因緣,或是應努力去創造因緣呢?是歡喜做就要甘願受,行所應行、受所應受就是隨順因緣了嗎?或只是沒有主宰的意圖,而視因緣的狀況做合宜的調整呢?好像都對,但卻又沒有確切把握!

 

那究竟是如何才是正確的隨順因緣呢?這就要從「因緣」的內涵去理解才能掌握,雖然因緣條件是錯綜複雜包羅萬象的,但卻是依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因緣生滅的法則而運作。

 

所以能真的體會「依此故彼」的緣起法則就能真的隨順因緣,所謂「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如來」。由於一般佛教徒對「緣起」多是一知半解才無法真正的掌握「隨順因緣」的意涵。那麼什麽是「依此故彼」的緣起法則呢?文字解說大家都瞭解,就不談了。

 

直接舉例說明:如面對順逆之境時當如何處理?很簡單,就是以利人利己為目的而又能掌握改變的因緣就應該努力去改變或創造。反之,若無法改變因緣、創造因緣或改變、創造也無法達到利人利己的就應該納受。重點是這其中是沒有任何主宰的意圖,完全是視因緣條件能否改變而定,一切是「依此故彼」的,這就是隨順因緣。

 

若因緣能改變、創造而利己利人卻不去做或無法改變的因緣卻堅持去改變,都不是「依此故彼」的隨順因緣。例如,憂悲苦惱的因緣是可以改變的卻不努力去改變;生病疼痛的因緣能改變卻不去就醫治療而強行忍受;為求長生不死或強求富貴,不惜一切努力改變無法掌握的因緣條件,皆是不解「依此故彼」的因緣法則。

 

所以隨順因緣即不是逆來順受,更不是無視因緣條件強行去創造、改變,而是無任何主宰意圖的「依此故彼」才是隨順因緣。所以,所謂的「歡喜做、甘願受;行所應行、受所應受」不一定就是隨順因緣,而是要視因緣條件而定,否則為滿足自己的欲求甘願犯罪受罰也是隨順因緣?又,已盡力「行所應行」時卻不能改善因緣時,才是「受所應受」。以上,提供法友參考。2018/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