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南北傳佛法的「正念」及其在修証上的意涵 

 

因有法友表示希望能瞭解安平對「正念」的見解為何?因此以此文回覆法友,提供法友參考。

 

什麼是「正念」?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原因是南北傳佛法的宗派法門對「正念」的內涵各有不同的詮釋,而且對「正念」的詮釋又是各宗派法門修証的核心關鍵,所以很難簡明扼要的直接回答什麼是「正念」?不過,我還是不慚淺漏的呈心所見來談談「正念」的內涵與其在修証上的要領。

 

首先應就「正念」下一簡要的定義,如此論述才能有共通的平台。「正念」有世俗與無漏二種意涵,世俗的正念是指單純清楚專注於當下正在進行式的「念想」,而無漏正念在佛法是指相應於苦集滅道當下的觀察、思惟。其中的「念」,是指念頭、想法、思惟乃至感受、情緒等心理的意念,可分為念、隨念、重念、憶念等。而「正」只是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意思,有事實之意而不是指正向或正確的意思。

 

所以「世俗正念」的定義是一種專注於當下,全然開放的覺察,不帶有自我批判的心態,以觀察和接納的態度,迎接內心或腦海的每個念頭,強調的是正視當下和正面思考。目前流行的現代正向心理學就是以世俗正念療法來治療焦慮、憂鬱、恐慌等精神失調官能症,據實驗對重大創傷後症候群和慢性疼痛,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作用。

 

而佛法的「無漏正念」是指對當下相應於四聖諦的所緣對象保持清楚的覺知、觀察與思惟。當然也是不要以自我主觀意識批判、不排斥、不逃避、也不推理、不要分別好壞、善惡,只是如實的觀察當下所緣對象正在進行的變化。

 

因此,由原始佛法的角度來詮釋「正念」,就是念住於與四聖諦相應的身受心法四念處,如實而不推理批判的觀察、思惟當下身受心法的變化及其過程。雖然南傳佛法各派別對正念的所緣有所不同,但仍是不離身受心法的範圍。

 

瞭解「正念」的內容後,緊接的問題就是要瞭解如何保持正念及其作用?這就要依靠「正知」了,「正知」就是知道當下念住的所緣為何及其內容。例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是對念住的所緣對象沒有覺知。所以要保持正念一定要正知配合,一旦忘失對所緣的覺知或偏離所緣就無法保持正念活在當下了。其中另一關鍵是要在生活中培養隨順所緣的正念、正知,也就是隨順所緣的覺知力,而其作用就是為了現觀五蘊的集滅味患離,調伏欲貪、斷欲貪、超越欲貪達成滅苦的目的。

 

以上是原始佛法「正念」主要的內容,而大乘佛法各宗派法門的「正念」就有別於此。舉禪宗的正念為例,「正念」是指「念念念無生」或「念念見性」或「無念」…等,而其修法則是在任運浮沉的生活中護持「正念」即可達成「斷惑証真」的目的!由此可知,原始佛法與大乘佛法的「正念」是多麼的不同,但這只是表相的認知,若深究其內涵就會發現兩者是殊途同歸,而且大乘的正念並非別有法源,而是立基原始佛法的開展,但這是須要深入詮釋說明才能瞭解的。

 

「依此故彼」的緣起法則是佛法的根本核心,而原始佛法的正念、正知就是在如實觀察並實証五蘊、五受蘊的集滅是符合「依此故彼」的緣起法則,再依緣起法則還滅的原理滅苦。而大乘佛法則是發揮「依此故彼」緣起法則的深意,建立一切法無自性的論述,也就是一切法皆是「依此故彼」因緣生滅的現象,所以是「無生」或「無自性」、「無實在性」,不應執取也無法執取,如此就達成了滅苦的目的,也就是直接擷取原始佛法成果精髓的修法。而「斷惑証真」也只是「滅苦」另一種表達,所謂的「真」就是指一切法皆是因緣生滅的現象而已。

 

所以大乘佛法的「正念」是指「念念念無生」或「念念見性」或「無念」…也稱之為「平常心」、「本地風光」、「真如」、「本覺」…等。而「無念」或「一念不生」並不是沒有念想,而是指不起妄念、全體展現之意,也就是沒有違背「依此故彼」的緣起法則的妄念,一切現象皆是因緣生滅的全體展現。所以禪宗的正念就是「無念」,而「無生」或「見性」也都是在表達一切法的本質(自性)皆是因緣生滅的現象,沒有任何一法是實質的「存在()」所以是「無生」。因此,大乘佛法正念的內涵與修法皆是不同於原始佛法的。

 

原始佛法的正念的修法主要是在現觀五蘊、五受蘊的集滅味患離,所以重點是在隨順所緣觀察五蘊、五受蘊的集滅現象的過程及其原因。而大乘正念的修法則僅是專注於有無違背「無生」、「無念」或「實在感」的妄想生起,以此對照「苦」的生滅,而非「過程」。目的是在實証一旦妄念起苦就生,妄念止息苦就滅,所以其修法只是在任運浮沉的生活中護持「正念」直到不退轉即可。所以,南北傳佛法在修法及正念的詮釋、認知上是有極大的不同。

 

再者,由於大乘正念修法的前提是必須對所謂「無生」、「無念」的心境及狀態有所體認,才有辦法護持「正念」,因此,大乘佛法禪宗、密教皆重視傳承心法。禪門所謂的參禪或開悟就是在指導行者認明什麼樣的心境狀態是「無生」、「無念」、「本地風光」、「平常心」…,而密教灌頂的真實義也是在透過上師的傳承認明什麼「本覺」。正因為經由傳承認明「正念」是修法成敗的關鍵因素,所以才會說禪宗、密教都是帶有他力性質的宗派。

 

而原始佛法正念的修法則完全是自依止、法依止,是由行者自己依身受心法四念處逐步深入培養正念、正知的能力去觀察、思惟,進一步現觀四聖諦,體証五受蘊的集滅味患離而滅苦,是完全自力的修持法門。

 

雖然南北傳佛法的法義與修持是如此的不同,但在實際上卻同樣都是可以達到滅苦的目的。所以才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過,是目的地「羅馬」相同,而不是說各路線可以相通,此路仍是此路,彼路仍是彼路。所以同樣是達成滅苦目的,但對宗派法門彼此間的論述與修持是不可混同的,否則會錯亂。以上說明,提供法友參考。安平 2017/1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