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問我:「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如何救度眾生往生極樂?」,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不知道最親切也最令人安心!」。哈哈…

 

其實有很多法友都曾質疑我既是修証道的行者為何會皈信彌陀?理性的修証又如何和感性的信仰融合呢?我的回答是:修証只是「滅苦」而已,此外,又能証明什麼?在浩瀚不可思議的法界中有必要那麼堅持嗎?

 

我的看法是:沒有理性的信仰是迷信,沒有信仰的理性是無知。一般對信仰的看法是偏向於迷信,但信仰並不等於迷信。真正的信仰是立基於理性的柱石上,因為理性的知識經驗讓人瞭解人類的渺小無知,面對浩瀚無垠的時空,信仰不可思議的法界正是理性的抉擇。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是原始佛法的教誡,也是修証的指標。但其實這僅是在修証滅苦之道所應遵循的,與信仰並不衝突。唯信仰必需立基於理性經驗的基礎上,否則就成為盲目的迷信。

 

而由信仰所含攝的功能並非只是心靈的寄託而已,信仰一樣能改變人們貪瞋的意識型態,扭轉錯誤的身口意,息滅憂悲苦惱。再者,所謂的「修証」只是親身經驗所信的內容而已,其實也只是「信」的另一型態。

 

我個人一向奉行「科學、理性的經驗主義」所以對所謂的「科學、理性」一向很謹慎,雖然深知這是當前人文的主流!但「科學、理性」究竟是什麼?科學、理性其實就是五蘊之內的經驗與邏輯罷了!科學、理性有其相對的優點,也是人類認知與判別是非真偽的基石,但仍應小心其極限!

 

那為何對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如何救度眾生往生極樂?完全不知道!但卻又感到最親切,也最令人安心呢!

 

其實答案很單純,修証是為了滅苦;願生極樂、稱名念佛、皈依佛、蒙佛救度、也是為了滅苦,若無苦,那麼無論輪迴或涅槃都是無意義的。有真實願生心的念佛人現世就能依「願生者必得救」的彌陀信仰,因捨離對娑婆世界的執取而滅苦。既然現世無苦,那麼又怎會在意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如何救度眾生往生極樂?再者,究竟而言信仰阿彌陀佛就是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所以,「不知道」最親切也最安心!

 

另外,也應該有人會質疑佛法是主張「無我」,而極樂世界是否為常、樂、我、淨的「大我」呢?我的答案也很簡單:真正斷執取得心解脫的人是不會有法執,也不會執取「大我」!

 

沒錯,「常、樂、我、淨」是人類欲貪的期望,是一種妄執,但蒙阿彌陀佛救度往生極樂世界則是一種信仰。而信仰的內涵則是無法討論的,能討論的就一定又是回到五蘊的世界,所以能討論的是依「信仰」所產生的效應!

 

淨土行者在現世就能藉由「願生極樂,必蒙救度」的信仰滿足「常、樂、我、淨」的欲貪,進而皈信阿彌陀佛,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但在實質上願生極樂世界就是願捨離娑婆世界,而所謂的「娑婆世界」實質上就是指五取蘊的世界,而且苦必是存於五取蘊中,所以念佛人當然也能因「捨離」而斷執取得心解脫。無執就能滅苦,所以信受「願者得生」的淨土法門一樣能滅苦,這是一種「柴盡火息」的修法。

 

因為「無我」是指五蘊中沒有永恆、不變、獨存、自在、可以主宰的「我」,而佛教的「一切法」是指六入處的根、境、識為一切法。所以佛教的一切法就是五蘊的世界,這是可觀察檢視的範圍,結論是五蘊或一切法「無我」,也因証無我就能斷除執取,這也是修証能滅苦的原因。

 

而所謂的「無我」是說五蘊中沒有一個「自我」的存在,但這是表層次的說明。在實際上則是在色、受、想、行、識五蘊中找不到自我,因而破除對色、受、想、行、識的執取,這又有什麼意涵呢?

 

因為所謂對阿彌陀佛彌常、樂、我、淨的「大我」信仰就是存之於「想蘊」中,意根對法塵的意識也是透過「想蘊」才能運作。但既已對色、受、想、行、識五蘊不執取的人又怎麼會執取「想蘊」而有「大我」的意識型態呢?同時皈依阿彌陀佛指的就是皈依不可思議的法界,怎麽會和無我的修証矛盾呢?以上,提供参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