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雜阿含281經記載(大意):有人問世尊,有種種異道,自讚毀他,相互攻訐違反論議福利。而世尊又是如何教導弟子說法不違背如來所說,不會自讚毀他、攻訐他人違反論議福利呢?世尊回答:修習四念處、七覺支....,具足明、解脫果報福利,為人轉說者,不謗如來,不乖其理,法、次法說,無有能來比挍、難詰、嫌責。

也就是說修行者若能先如法修行,自得明、解脫果報福利,為人說法或論法時自然就不會違背如來所說,相互詰難、攻訐了。(智眼如是說)2024/4/20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是緣起法必然是當下進行式,而且任何「法塵」的本身都是中性的,是自己對當下的「法塵」生起合意或不合意的心念時才會緣生苦、樂受,若行者只是靜靜的看著(覺知)「法塵」,嘸想麥按怎(台語),那苦、樂受又何從緣生呢?(智眼如是說)2024/3/29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實際的現象上,「苦」是因自己執取又與無常現象不符才會引生的,若無執取「苦」就無從生起,所以佛法中能說服行者不執取乃至無執取的思想、學說對行者而言就是最契應、最殊勝的法門了。反之,若無法依自宗的法門使自己不執取、無執取,那無論該宗的法門是如何的殊勝圓通於己又有何實質的助益呢?哈!(智眼如是說)2024/3/9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修行都會重視「活在當下」,但卻不知「活在當下」所蘊含的功能不單只是覺知力的展現,更是涅槃境的顯現。因對修行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對當下現象的「現見」,更明確的說是能活在當下才能「現見」,而有多少「現見」的能力,修行的証量就有多少,所以「活在當下」對修証而言是一種需要與必要!(智眼如是說)2024/2/17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歇即菩提」。問題是我們做不到時又當如何?也正因為做不到所以才要修行,具足正見、覺知力、出離心、修止觀等等,目的就是使自己體証到「執取」是錯誤的,是苦的源頭,為的就是使自己真的能「歇」。(智眼如是說)2024/1/27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說過:「人生的過程無論如何?無非是換得一個甘願!」,那要如何才能甘願?答案是:徹底的明白。徹底的明白一切現象就都只是因緣生滅的過程並接受此一事實,也就是佛法所謂的「明」,人才會真正的甘願。(智眼如是說)2024/1/7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佛法的實踐與證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之所以難是因為沒有現觀所致,而佛法要現觀就必須跟日常生活結合。但一般佛教徒包括修行者的結合,不論是時空、思想乃至價值觀都是片面性、間斷性,而非全面性、無間性的的結合,所以就會有知道卻做不到的現象。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佛法「依此故彼」的緣起論原本很單純,只是世尊用來描述並說明當下「苦」之所以緣生與還滅的現象與過程而已。但漸漸被引申用來說明「一切現象」皆是緣起的論說,於是緣起論就從橫向的因緣關係延申成縱向因果生成的說明,因此就有了能生萬法的心、意、識或自性、真如、佛性等等學說的建立並形成真常、唯識、性空佛法不同體系的論述。原本單純當下惑業苦緣生、緣滅的法則也被演化成三世輪迴因果關係的解說,如此雖然化解了一般人對「無我」如何輪迴的難題,滿足宗教信仰上的需求,但也障礙了現世解脱的契機,行者當戒慎!(智眼如是說)2023/11/6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人生的道路上對願付出的人而言常碰到的難題,就是缺少能努力付出的對象,所以會有空虛及孤寂感,因為人的本質就是群居的動物,這也是單身或失婚乃至退休者需要找事情來填充度日的原因,為的就是在証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現代話語就是刷存在感、賦予生命的意義,但這個問題是解脱者才有辦法徹底消除的難題,一般行者只要瞭解就好!(智眼如是說)2023/9/12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任何「現象」其本身都是中性的不苦不樂,苦樂都是緣自自己添加的見解,合意則樂,不合意則苦,所以要無苦其實很單純,就是於「現象」上不要添加己見即可。因此禪門的心法之一就是不於境上生心,不於念上生念的「就這樣」。(智眼如是說)2023/8/25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