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有各種流派對往生的條件都有各自的說法,也都是自各依經論的信解來詮釋,又因為沒有極樂世界來的裁判所以一向都是各自信受,往生與否是無法現量驗証議論的。但有真實願生心、信仰彌陀必救,現世即得安樂則是現量可檢視的,是隨順眾生暗合佛法現世滅苦的基本述求。(安平念佛隨筆)2019/12/23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解緣起願生極樂,有過牽掛也了無牽掛。(安平念佛隨筆)2018/9/1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念佛者而言,「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力」即是第一義悉壇,也是實相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 如中觀不是實相唯一的表達方式 ) 。不假方便修證,禪、密成就者的諸種德目,皆可在念佛人身上發現。

念佛人的心行自然如是!但一般人常有的問題是:我有念佛,也有願生心。但為何沒有上述的心行呢?答:這問題的關鍵在善導大師的三心釋〈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就有明示:「悉皆真實心中作」。也就是要真的!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人勤於一生多念,念念輕鬆、清醒、自然活在現前一念中,唯稱名念佛。因知道自己確實是渺小無知。仰仗佛力自然會不懼染淨,不警善惡,雖無悟見,但內心一樣心無起滅。(安平念佛隨筆)2017/11/9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慣性執取是屬行蘊的反應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執取和無執取的差別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將修養當成修行是隱含著人們的無奈與誤解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自己處在煩惱、痛苦乃至起瞋時,平日所學滔滔不絕的「佛法」在那裡呢?又或是連自己起瞋都不自覺呢?一切現象不都是因緣生滅嗎?自己到底還在計較什麼?不是已稱名念佛具足願生心必定往生了嗎?又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修行人當時時檢視反省,道業才會有實質的增上。(安平造句)2020/2/25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要快樂很簡單,多想些合己意的事就會樂,同樣,若一再去想些不如意的事也會讓自己在煩惱中輪迴,所以無論苦或樂都由是自己的「念想」來決定而不是外在變化無常的現象。因此,修行人是讓自己經常處於不苦不樂的「默覺」中。(安平造句)2020/1/17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在發現或面對「苦的事實現象」有時會令人難堪,有時則令人振奮欣喜,其中的關鍵全在當事者「發心」的純正與否!有人懺悔精進,有人迴避排斥也都是自己的選擇與他人或法門皆無關。(安平造句)2019/12/25

 

蘇安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